运用益生菌专利的产品销售额近2亿元!江南大学这样打通专利转化之路……

2024-05-22 16:42:57 - 媒体滚动

运用益生菌专利的产品销售额近2亿元!江南大学这样打通专利转化之路……

运用益生菌专利的产品销售额近2亿元;现有存量专利1万余件;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五年蝉联世界第一……地处太湖之滨的江南大学素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为办学理念奋进起航。一直以来,江南大学积极推进民生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让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民生无小事。“食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把知识产权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抓手,科研成果转化日益丰富,在食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介绍。让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东西”走入千家万户,是江南大学无数科研人暗自许下的诺言。

小菌株落地生“金”

走进超市,乳制品、发酵饮品、健康食品等产品的配料表上时常可见“益生菌”的字样。那么,益生菌产品为何如此受欢迎?它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福音?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员崔树茂介绍,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通过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生有效的功能成分,以食品或保健品的形式摄入,从而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效果。

每一个功能性益生菌菌株的问世都非易事。崔树茂介绍,早年间,我国益生菌市场普遍被国外菌种垄断,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面对困境,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益生菌研究者之一,陈卫牵头成立了“益生菌与营养健康”科研团队。在陈卫的带领下,科研团队致力于中国本土功能性益生菌选育,发掘与整理益生菌资源,建立益生菌菌种库,挖掘益生菌的“健康密码”,拓展益生菌的应用技术,开展一系列科技攻关,得到了多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中国人群肠道的本土益生菌。现今,经过40年的积累,江南大学已开发了本土益生菌近400株,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益生菌专利菌株库。

坐拥体系庞大的菌株库,如何让“中国菌”走入千家万户?2020年,该校益生菌与营养健康团队和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拜耳)展开合作,围绕江南大学4株专利菌株,设计出4款用于解决不同人群健康问题的配方产品“达益喜”,并实现上市。崔树茂介绍,江南大学与拜耳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签订两份许可及框架合作协议,约定了“达益喜”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相应专利菌株的授权许可。2023年,“达益喜”系列产品市场销售额近2亿元,服务超30万我国消费者。

专利许可加速小菌株撬动大产业。崔树茂介绍,2022年3月,江南大学与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签订“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的专利许可合同,合同金额达2700万元。近年来,江南大学就益生菌生产制备、发酵乳制品、益生菌+中草药(药食同源)、功能后生元、功能日化与国内外多家企业达成专利转让合作。益生菌项目的发掘与产业化应用,也是江南大学将更多的中国本土专利菌株推向市场并进军国际市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一个缩影。

做创新的“主人翁”

决定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有两个关键因素,创新成果质量是内因,相关机制的激励是外因。“之前,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缺乏转化的动力,导致大量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李江华表示。2020年,江南大学修订了《江南大学专利技术转化管理办法》,提高了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收益奖励比例。

在实践中,江南大学摸索出“先奖后投”的专利权处置方式,将其中大部分权益奖励给专利发明人。“现在的专利作价入股方式将专利和转化效益捆绑在一起。对研发团队来说,作价入股后,将以‘主人翁’的心态来推动成果转化,这意味着要对专利落地市场‘负责到底’。”李江华表示。

为了让老百姓“吃好饭”,2021年,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陈坚院士团队以“一种添加含硫氨基酸强化植物蛋白肉类风味的方法”等3件专利作价入股2000万元,与五芳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浙江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远江生物),运用相关专利技术,实现整块植物蛋白肉的工业化生产。2023年12月,远江生物植物基蛋白项目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超7亿元。

2020年至2023年,江南大学与多家中外企业达成协议,完成19项作价投资入股项目(涉及51件专利),总估值约1.1852亿元。李江华表示,“先奖后投”方式让企业和科研团队成为“一家人”,大家各司其职,企业负责销售和获得市场反馈,科研团队不断升级技术,让更多好技术走向市场,惠及民生。

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2022年6月,江南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统筹学校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强化成果转移转化,为学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专业服务。同年7月,江南大学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成立江南大学无锡知识产权研究院,推进江南大学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无锡。“江南大学构建‘1+2+N’成果转化体系,针对无锡市重点企业和科技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构建以大食品学科为引领,以纺织、设计等特色优势学科为重点,以物联网、机械、化工等其他学科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江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学校内设服务机构与市场未能有效接轨、缺乏独立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队伍等问题,学校建成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化平台,集合学校的成果库、人才库、企业库,实现对专利成果、科技人才、合作企业的综合展示、管理、分析,促进学校专利成果的转化运用。

“下一步,江南大学将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叶云彤通讯员罗登文)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原标题:江南大学多举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奖后投”打通专利转化之路)

(编辑:晏如责任编辑:吕可珂审校:冯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