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胸腔的“隐秘角落”——纵隔

2024-06-22 06:32:24 - 南宁日报

“纵隔”对许多老百姓来说有些陌生,但胸腔里这样一处“隐秘角落”,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或由纵隔外长入纵隔内的肿瘤,实际发病率并不低,但相较于肺癌、食管癌等常见胸部肿瘤,其并不为人熟知。其实纵隔肿瘤就像一颗悄无声息的“定时炸弹”,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什么是纵隔?

纵隔并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学概念上的间隙。纵隔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通俗地讲,就是胸腔中间的区域,里面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胸腺、胸导管、淋巴和结缔脂肪组织等。

临床上,为了便于诊断定位,通常将胸骨柄下缘与第4胸椎下缘水平连线,以上为上纵隔,以下为下纵隔。上纵隔又以心包、心脏和气管分叉所处部位为中纵隔,其前方为前纵隔,后方为后纵隔。

二、纵隔有哪些肿瘤?

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胚胎来源也较复杂,纵隔肿瘤多有其好发部位,与其所在部位的组织来源相关。前纵隔肿瘤常见的有胸腺瘤、畸胎瘤、皮样囊肿、淋巴瘤、胸骨后甲状腺肿等;中纵隔常见的有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瘤等;后纵隔多见于神经源性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中以良性居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

三、如何发现和诊断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的症状与体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地、性质等。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一般无临床症状或很轻微。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较早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故临床症状出现较早。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压迫症状。常见的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刺激或压迫气管、食管、大血管、神经的症状。如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综合征(出现侧眼球轻微下陷、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同侧面部少汗等);压迫喉返神经时,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神经时,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疼痛及向上肢放射性疼痛;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2.特殊症状。胸腺瘤可合并重症肌无力,甲状腺肿瘤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畸胎瘤可穿破支气管,咯出毛发和皮脂分泌物。特殊症状的出现对纵隔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大多数纵隔肿瘤患者无任何症状,需通过体检才能发现。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

1.胸部CT检查——诊断纵隔肿瘤最常用的重要手段。胸部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有无钙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等,结合常见纵隔肿瘤特定的好发部位,能够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别,如前纵隔肿物合并重症肌无力,应考虑为胸腺瘤;前上纵隔圆形或类圆形肿物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应考虑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前中纵隔圆形或类圆形肿物内有钙化、成形骨质阴影,可诊断为畸胎瘤;后纵隔圆形、密度均匀,肿物多为神经源性肿瘤。

2.超声检查——对鉴别肿瘤是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有较大作用。

3.放射性核素扫描——碘131核素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

4.浅表淋巴结活检——适用于颈部或锁骨上有肿大淋巴结的病人,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5.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纵隔肿瘤?

预防纵隔肿瘤应增强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旦检查发现纵隔肿瘤,应及时到医院胸外科就诊,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除了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宜直接行化疗或放疗,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实施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虽然多数纵隔肿瘤为良性,但存在继发感染或恶变可能,再者肿瘤逐渐长大,压迫邻近器官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一经发现且确立诊断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均应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除了肿瘤较大或外侵明显的仍需要开展传统开胸手术,大部分纵隔肿瘤都可以开展经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达到快速康复的良好效果。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犯邻近器官无法完整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应根据病理性质给予化疗或放疗。

(作者系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