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北门外的北关街

2024-06-22 08:00:26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邯郸城北门外的北关街

北关玉皇阁(北坛门)原址及碑记

□王景春

北关街在邯郸城的北门外,与南门外的南关街在一条中轴线上。跨“学步桥”之南北。原先一出北关的“玉皇阁”,城北就是广袤的田野。北关街大部分人家都在“学步桥”以南居住。街道整齐,呈南北走向,商铺也有但不太多。

原先的北关街,还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关古道斜街。这条斜街从学步桥南头往东,向东南一直斜到现在丛台路的市第一医院处。北关街街道整齐,全是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北关街王姓是大户,在学步桥南也有郭、任、温、牛、李等其它姓氏;而学步桥北,因户数少,姓谢的是大户。据说北关街的人家,都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来的。北关街的民风淳朴,邻居和睦。

虽说没有南关街那么繁华,但是北关街有一座闻名的“学步桥”。该桥原为木桥,因常被大水冲毁,所以,在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邯郸知县王曰善根据《庄子·秋水》篇“邯郸学步”的成语典故和唐代诗人李白“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而改建为石拱桥。全长35米,通高8米,宽9米。桥面两侧各有石望柱18根,栏板17块,栏板浮雕为“历史故事”,而石望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石猴等。桥下分为三孔,孔上均有向下俯视的镇水龙头;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该石桥造型美观,结构坚固。因该桥年代久远,故于1987年又重新加固翻新。目前,该桥东西的沁河两岸,已建成沁河带状公园。1995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先,学步桥南头路西是有名的大“灶君庙”庙院。该大院坐西朝东,院内的灶君庙坐北朝南。“灶王爷”乃民间供奉,向玉皇大帝汇报每人善恶的“钦差大臣”。故每年阴历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虔诚地“糖瓜祭灶”,求得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院内西侧,还有一座“吹笙应成庙”,庙内供《列仙传》中的仙人王子乔。民间为其建祠,为求男女姻缘吉祥如意。庙院内有一座大戏楼,每逢腊月二十三,就在此唱大戏。因为这座“庙院”很大,所以,也是北关街群众文娱活动和开群众大会的唯一场所。

在学步桥北,便是一座拱形阁门的“关帝阁”(现学步桥北牌坊处),阁上的关爷庙建筑宏伟。殿内正位是庄严肃穆的关帝圣君,两旁分列关平和周仓。可惜,现在与灶王爷大院都已被拆而无了踪影。

从“关帝阁”阁下的阁门穿过往北,就是一座“玉皇阁”,阁上的玉皇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犹如神话中的凌霄宝殿。殿下拱形阁门上方南北各有“三铺锁钥”“雉堞保障”四字。比喻邯郸乃京城的南大门,是保卫京城坚实的锁钥屏障。(“三铺锁钥”现存丛台公园内的碑林处,“雉堞保障”不知下落)。该阁有台阶通往阁上的南天门,主体建筑“凌霄宝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托塔天王等。左右配殿供奉有百余尊天神,殿前香炉内香烟缭绕,仿佛到了神话中天庭的凌霄宝殿,使人心旷神怡。

南头此处建筑群与南关的“四士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对应。出阁下拱形阁门往北可直通黄粱梦,直达北京。可惜,这一带的古建筑群与南关的“四士堂”一样,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部被拆除。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三月三和六月二十三是北关的大庙会。赶庙会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在学步桥附近的沁河两岸,像潮涌般地川流不息。河两岸各有大戏一台,同时,跑竹马、跑旱船、打扇鼓等民间艺术和风味小吃摊,使这里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关于邯郸城内中街,在古代称为“邯郸道”,官方称之为“御街”,而北关的“玉皇阁”和南关的“四士堂”,在明清时官方称为“北坛门”和“南坛门”。当时,知县和县衙官员,迎、送皇上及京官必须到“北坛门”外和“南坛门”外,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礼仪制度。看来,北关的“玉皇阁”和南关的“南沙门”,当时在邯郸是多么重要。

原先在北关街的西南,有一座“耶稣堂”,始建于1920年。在2009年,由于丛台路和陵西大街延长、拓宽,而该教堂正好在这两条大街的交汇处,故将其迁建于现在陵西大街与丛台路交叉口丛台路路南。新建的“耶稣堂”是仿“西洋”宗教式的建筑,改变了原来“庙堂式”的中式建筑,名“基督教北教堂”。

现在北关的这些古建筑群都不存在了!使得如今的邯郸人既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作为一个八十多岁老邯郸人的我,在“不忘乡愁”的同时,很想把老祖先们留下的古迹介绍一下,让现在的邯郸人,了解邯郸那雄厚的文化底蕴,更加热爱邯郸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