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粮卖不出好价?听听吉林种粮人怎么说
转自: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马嘉文/图)吉林是产粮大省,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了6%的粮食,提供了10%的商品粮。
盛夏时节,中国商报记者踏访到此,在绿浪翻滚的稻田里,在品牌林立的产销会上,探寻吉林如何在黑土地上探索“新粮道”。
探索种好粮卖好价
风吹稻田千重浪,中国商报记者走进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在这个千顷碧野环抱如画的朝鲜族村落里看到新一代种粮人致富求变的景象。
作为致富带头人,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金君格外忙碌,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稻米、创立吗西达品牌让延边大米走向全国。
金君说:“目前合作社的大米售价能卖到15元/斤,而8年前我们的大米仅能卖到3—4元/斤左右,可以说品牌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多公顷扩大到如今的360公顷左右,辐射周边四个村,带动周边200多个农户增收。”
和金君一样投身黑土地的种粮人肖建波也在种好粮上费尽心思。作为九月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肖建波认为,好地要用好种才能多产粮。2016年,肖建波引进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每年为科研单位选送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
在产业链上游,吉林省也在积极探索让大米“出圈”的新方式。吉林省鼓励引导当地大米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订单等形式,扩大水稻种植基地面积,丰富基地经营业态,打造以秀美稻田为衬托,集休闲观光、文旅娱乐、农事节庆、康养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壹田农业的负责人曹曦是三产融合的带头人。“种植大米仍是我们的主业,但我们是以打造大绥河生态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的新型农业科技型公司,目前水、旱田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已转换有机田100公顷,三产融合项目农场园区10万平方米,可同时接纳500人培训及就餐。我们也正在计划启动养殖板块,利用专项债券、引导基金等金融工具,落实千头和牛养殖三产融合项目,结合吉林农业发展方向,采用多产业融合的新型养殖业态。”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经过数年努力,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已经形成“吉林大米”的“白金名片”与“吉林鲜食玉米”的“黄金名片”同台展示、同网销售、同频共赢的格局。
7月16日,在吉林粮食品牌日暨产销对接活动(以下简称产销对接活动)中,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张长城表示:“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实施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开展优势品牌创建、优质品种选育、龙头企业扶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质量标准管控、营销渠道拓展‘六大提升行动’,标志着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正式进入‘名米卖好价’的第二阶段。”
“和东北其他大米品牌相比,吉林大米的品质是上乘的,但是品牌影响力和销售价格还有差距。”一位参加产销对接活动的参展粮商坦言,“我们的品牌还是太小了,要积极探索‘好米’变‘名米’的路径。”
2023年是启动吉林粮食品牌建设的第10年。张长城表示,吉林大米力争到2030年成为行业领军品牌,并带动旗下5个以上区域品牌成为国内高端农业品牌;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达到50亿斤,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企业自有水稻种植基地增加到600万亩,带动当地水稻平均收购价提高10%以上。
探索粮食产业“新粮道”
品质和销路是吉林粮食产业升级要抓好的两个要害问题。
天津市食味水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崔晶表示:“除了政府大力支持以外,吉林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要加强水稻食味育种,好的品种是产业链的源头;种的时候提升技术,加强精准栽培技术的推广和食用;在销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尤其是大米为什么好吃的科普宣传,都说是贡米,贡米那么多,要说清楚好大米的特点到底是什么。”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提出创新吉林大米的营销渠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先后推出吉林大米直营店(柜)、电商平台、社区直通、“吉田认购”4个版本的营销模式,同时,还把触角延伸到餐饮行业,进入烟火气息较为浓郁的成都、福州等地的餐饮名店,推动“名米”与“名菜”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目前,以吉林大米统一标识为特征的180多家直营店、600多个商超专区(专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尤其在浙江实现了11个地市的全覆盖。在‘吉田认购’方面,已有74家企业完成了4.42万亩共计72678份的订单销售,平均认购价达5780元/亩,产出效益是普通稻田的2—3倍。”上述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