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2023-07-22 12:45:18 - 北京日报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历经半年多的修缮,7月18日,坐落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重张开放。先农坛祭坛区域恢复历史风貌,宰牲亭院落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北京中轴线南段再添新明珠。

祭祀先农规格最高的祭坛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在古代,开春之后,皇帝要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之日前一个月,由礼部报请耕籍日及从耕三王九卿官员名单,开始准备皇帝耕祭的各项事宜。

先农即神农,亦称炎帝。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坛”全国各地有很多,而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却如凤毛麟角,供帝王亲祭及“亲耕享先农”之地的皇家先农坛,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的先农坛。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雍正祭先农坛》图局部

先农坛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路西,整个先农坛由周长三公里的坛墙环绕,坛墙的平面格局呈北圆南方状。坛分内外两层,内坛是祭祀先农的主体,其间设有太岁殿、拜殿、先农坛、神厨、神仓和具服殿、观耕台等;外坛在内坛的南门外建有天神坛、地祇坛,东门外筑有庆成宫。建筑匠师们依据各个建筑的不同功能,设计并建造了形制各异、体量不同、色彩华丽多姿的建筑群体,堪称是我国目前不可多得的“古建博物馆”,弥足珍贵。

先农坛的正北有一座红墙环绕的院落,院落的西北侧是宰牲亭,祭祀所需的“三牲”均在这里宰杀处置。宰牲亭作为明清两代祭祀礼仪时加工牺牲的重要场所(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等),一直保留着明代早期建筑风格。其独特的重檐悬山顶结构(在悬山顶的下层殿身环以围廊,形成两层屋檐),被古建专家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宰牲亭院落

从先农坛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称山川坛。明嘉靖年间罢山川坛“一坛多神”祭祀格局,分置了太岁殿、天神坛、地祇坛,并将山川坛更名为神祇坛。万历年间,坛内又陆续增建了旗纛[dào]庙、神仓、斋宫,使其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格局,并更名为先农坛。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撤去旗纛[dào]庙,移建神仓;改木构建筑的观耕台为石料、琉璃装饰建筑;改建斋宫,并更名为庆成宫。为营造坛内肃穆静谧的气氛,又颁旨遍植树木。民国之后,先农坛便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祭祀意义,逐渐衰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农坛由工厂、学校使用。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先农坛古建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在国内著名文物古建专家单士元、郑孝燮、马旭初等人的呼吁下,将工厂搬迁,于1988年正式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始对外开放。

恢复历史风貌,修缮半年后重开放

2022年12月,因中轴线申遗保护工程施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闭馆进行馆内文物古建修缮,历经半年多的修缮工程,2023年7月18日,坐落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重新对社会公众开放。开放区域的古建馆以崭新面貌亮相,其中“宰牲亭”系首次与公众见面。

进入先农坛,一路向西,经过太岁殿院落、神厨院落,每一处古建筑的墙面、门窗和柱子经过重新油饰,恢复原有的朱红色;殿内檐上的旋子彩画经过清洗除尘等工序,全部原样保留,重现风采。

先农坛祭坛区域,正方形的砖石坛台四面,新添了八组青铜制香炉,更显庄严。在本次修缮过程中,古建专家按照《大清会典》上的平面图,对祭坛进行了原状陈设复原,恢复其历史风貌。所有修缮均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严格遵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公众能在这里抚今追昔,感受古代皇室祭祀的过程。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先农坛祭坛区域

先农坛祭坛北侧、太岁殿西侧的神厨建筑群内,宰牲亭院落迎来修缮后的“首秀”,在这之前宰牲亭院落从未对公众开放,新开放的区域吸引了不少观众拍照“打卡”。目前,宰牲亭的室内部分仍在修缮,修缮完成后也将对公众开放。

先农坛内,还有更多惊喜静待揭幕。古建馆馆长薛俭透露,新铺设的祭祀道路即将亮相,串联先农门、东天门、先农坛内坛区域,更加清晰展示出明清皇帝在北京先农坛内的活动路线。值得期待的是,神仓建筑群也将完成修缮、布展,首次面向观众开放,院落内将展出《神仓历史文化展》,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参观提示

此次开放,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保留传统线下购票方式,并新增线上购票服务。观众可通过该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购票。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西城档案、北京青年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