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二十届三中全会设定改革目标节点,应着力“七个聚焦”协同推进

2024-07-22 06:30:4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专家:二十届三中全会设定改革目标节点,应着力“七个聚焦”协同推进

7月1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教育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鹏程致开幕辞。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晓钦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为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于理论研究阐释的全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程恩富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问题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指导。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和推动有效经济治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开放制度,做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助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鲁品越认为,国际环境巨变之下,中国依托制度优越性与人民的团结奋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现出弯道超车的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需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以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深化市场改革,既要保持市场活力,又要实现有效政府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领域成就斐然,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2029年完成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彰显了改革的紧迫性与系统性。面对不确定性,我们需坚定信心,以新思想武装头脑,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者,更需要进行跨学科思考,拓宽视野,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这背后蕴含着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多重逻辑。全会提出“七个聚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以及党的领导等多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开这一点来谈改革,就会偏离方向,这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力,确保改革方向和效能,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了“三个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会议首次设定了2029年的改革目标节点,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构建了清晰具体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成为未来五年改革的重中之重。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指出,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面临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待加强等体制机制障碍,需持续依托改革开放,特别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经济与科技体制、高标准市场体系、新型工业体系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以破解难题。在国际层面,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关键。通过改革统筹各领域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庆欣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并非简单的制度加减,而是基于过往成功经验,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制度性创造。应从整体视野出发,理解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避免机械、割裂地看待改革。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融合国际国内视角,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方敏教授指出,推进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大约十年一个周期,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动能转化、经济增速变缓、风险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在下一个改革周期内,要着眼解决当前问题和矛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经济安全,依靠制度建设优化战略部署,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杨静研究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无论是“三个要”还是“三个更加注重”,都体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及其方法论的系统总结,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光彬教授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需突出四个导向:一是内涵发展导向,二是质量导向,三是特色导向,四是创新导向。当前经济基本态势发生深刻变化,人力资源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的变化要求坚持高质量创新发展。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以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教授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资源禀赋、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存在差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就是要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找到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构建具有不同地区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各个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丁晓钦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在2029年前聚焦七个领域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改变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叶琪教授等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组,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