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值得“托”付吗?

2024-07-22 07:10:04 - 媒体滚动

转自:湖州日报

“家门口”值得“托”付吗?

“家门口”值得“托”付吗?

“家门口”值得“托”付吗?

“家门口”值得“托”付吗?

对暑假里“孩子去哪儿”,我市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探索,学校“官方带娃”、校外兴趣培训班……其中,作为距离家庭需求最近的社区暑期托管班也办得越来越多。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社区暑期托管班,体验课程、听取各方心声,带大家走进真实的暑托生活,看“家门口”是否值得“托”付。

文/图  记者  王炜丽

孩子参加社区暑托不肯请假

李怡华是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璟悦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这段时间以来,她微信朋友圈里的主角是——社区暑期缤纷课堂。

“缤纷”名副其实,记者从课表上看到,课程不仅有急救课堂、交通知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还有舞蹈、乒乓球、书法等兴趣类课程,连皮影制作、苔藓种植、包饺子这些高难度的“动手课”都上线了!

李怡华介绍,课表发布后,立马就吸引了不少家长来报名,不过实际效果怎么样,她心里当时也没底,直到看到了孩子和家长由衷的笑容。

7月8日,记者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正巧遇上孩子们下课。“小朋友,刚才上了什么课?”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们滔滔不绝:“刚才老师给我们读了绘本,现在要去吃饭了,下午还有乒乓球课、舞蹈课和STEAM学习呢。”说完,欢脱地跑开了。

“孩子们很喜欢我们设计的课程,天天都是满脸期待的样子。”李怡华说,这离不开各路“老师”的精心准备,也离不开当初探索的模式——低偿服务。

璟悦社区是一个新社区,住户以中青年为主,孩子托管的需求较大。今年初的寒假,社区试水了纯公益托管,每天半天时间。“感觉托管质量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希望提供的服务是大家能够称赞的,孩子是有实际获得感的,而不是光在这里打发时间。”李怡华说,为此,社区开始探索低偿服务,并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居民表示接受。

有了群众基础,社区开始张罗起来,确保课程质量是服务的关键。他们不仅请来了交警、疾控、红十字会等共建单位,还引来了教授乒乓球、绘画、舞蹈等内容的培训机构,通过低偿收费的模式,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学精兴趣技能。“虽说收费不高,但是收进来的钱也是一笔一笔记账,实实在在用于暑期托管,比如我们在结束时会开展一次结业演出,邀请家长来检验托管成果。”李怡华说。

7月12日结业演出现场,社区和共建单位、共创伙伴及志愿者一起,把二楼活动室布置得很有仪式感,展出了孩子们在托管期间学习的美术、书法、手工作品,演出了皮影戏,展示了乒乓球颠球技术……望着孙女在台上表演舞蹈《小美满》,奶奶在台下伸长了脖子,“真没想到,半个月不到,学会了这么多本领,怪不得她在家天天喊着要来上课,一次假都没请”。

“全勤率”体现了孩子对课程的黏合度很高,连续开办的“爱飞扬”爱心义教班也是如此。今年义教班自开课通知发布后,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关注,31个名额很快报满。在位于凯莱国际小区城市书房的仁皇山街道微光社工站,孩子们度过了充实的一周。“今年是我们开展的第十一个年头,招收的孩子依然是初三升高一的孩子,主要传授他们一些初升高衔接的学习方法。”项目负责人竺斌是湖州中学副校长,他伴随着义教班一路走来。

“我爱人是二中的老师,我们两个人都在‘爱飞扬’团队,想着用所长来做点有意义的事,就办起了义教班。由于高中的学业压力大,课程难度大,初高中的台阶也比较高,所以想让孩子们提前了解高中的学习生活。当时儿子还小,就帮着我们给学生签到、收收作业等。转眼,儿子也高三了,老师团队也加入了许多来自湖州中学、湖州二中等学校的老师。”回忆间,竺斌动情地说,“从一家人到一个团队,我们见证了义教班的成长。在大家的追随和认可下,爱心义教班也成为了一个爱心品牌。”

“老师”提前一个多月精心备课

7月9日上午,吴兴区环渚街道邵家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暑托班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进行着。

当天,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郑梓欣和同学给孩子们准备了有关文明有礼的课程。“过马路时遇到红灯,爸爸妈妈如果拉起你的手就要走怎么办”“一家人去外面吃饭,你们会点几个菜呀?万一吃不完怎么办呢”……面对“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孩子们认真思考,踊跃举起了小手。

“我们5月份就开始和社区对接,得知报名上课的孩子基本以幼小衔接为主,就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程,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阅读、经典的诗词赏析、体育运动、非遗体验等。”郑梓欣说,提前一个多月备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课程中吸收更丰富的营养,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家长沈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每天回家都会跟我们分享在社区学的东西,看她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很感谢社区和老师。”

“其实,社区暑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春泥计划’,我们学校开展这项服务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师资方面,我们通过校内宣传、自愿报名、专业筛选、资格审查等方式,以师范教育专业志愿者为优先,按照成绩排名、志愿服务经历、兴趣特长等条件选拔出有热情、有责任心、具备一定教育背景和技能的学生作为志愿者。”湖州师范学院团委老师褚靖雯介绍,从这些年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丰富了孩子暑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解决了上班族家长无法在家陪伴孩子的后顾之忧。

距离邵家墩社区仅1公里左右的北白鱼潭社区,当天的暑托班课程是软笔书法。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马启蔚给孩子们带来了基础课程,手把手教握笔、落笔,不少孩子还是第一次拿毛笔,透着一股新鲜劲儿。

“目前许多课程老师都是来自市文联的资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琴告诉记者,市文联是后庄路的路长制单位,也是社区的党建联建单位,因此,他们为社区暑托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教师资源,“我每天会把第二天的课程发在社区群中,家长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报名。”

一名送孩子来上课的爷爷坦言:“虽然每天只有半天的课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我们很多忙,那么热的天,我们也不用在外面报兴趣班了,省去了来回接送的辛苦。”

个性化需求或成最大挑战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社区都会积极链接各方资源,尽力为暑托班提供优质的师资、课程,但也存在着场地不固定、课程与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在竺斌看来,“爱飞扬”爱心义教班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是因为它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湖中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志愿学生服务队伍和“初升高”衔接的知识学习等。“目前的遗憾是没有固定场地。”他说,虽然每年都能得到爱心单位的支持,提供家长容易停车、教学环境较好的场地,但如果能固定一个场所,相信更有益于义教班的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孩子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个目标可不容易。当马启蔚走进教室,记者见他微微皱了皱眉头。一问才知道,来上课的孩子年龄参差不齐,给上课带来了难度。他解释说:“我原以为都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孩子,准备了楷书和行书之间的比较。但现场来看,要临时调整一下课程,要从基础开始讲起了。”

要在“供”与“需”之间划上等号,褚靖雯则建议,可以在具体课程中实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关注他们的个人发展和需求。

环渚街道总工会主席沈碧红则认为,要达到供需双方的平衡,体验课是个可以突破的方向。社区托管的重点不是文化课,接下来要着重开拓体验类的课程,因为孩子无论年龄大小,都会产生体验的感悟,这对于他们成长过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目前来看,街道和社区的力量还是薄弱的,下一步将结合下沉到社区的条线,设置符合孩子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课程,比如说非遗文化课、职业教育课等。

事实上,针对家长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不少单位都在积极探索。湖州中学早在1997年开始就开始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每年组织一批学生对有学业需求的家庭进行结对,“一对一”进行辅导。在活动报名阶段就会设置需求清单,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匹配“小老师”,这个细节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即将步入初二学习的施元源在语文方面比较薄弱,他在报名时注明了需求,学校就为他匹配了语文“小老师”。“‘小老师’上门来上了两天的课,就和孩子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还针对孩子的薄弱方面讲解了学习方法,还别说,‘小老师’的话他更能听进去。”家长施先生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