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数字赋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22 15:00:07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开滦集团:数字赋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沙砂 ■张月

“峰谷平”电力图表,给10个矿井的生产调配提供数据支撑;仓库里设备品类、存量情况实时更新,让闲置设备应用尽用……在开滦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数字大屏上,轻点鼠标,开滦集团产供销、人力、工程、资产、经营、环保等业务板块数据悉数呈现在眼前,企业经营管理大数据与企业智慧互联网协同体系已见雏形。

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产业,也是开滦集团的支柱产业。数智化转型驱动着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成为了开滦集团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开滦集团的煤炭产业如何在数字化的底色上描绘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深入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钱矿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范矿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吕矿公司”)和唐山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探寻开滦集团推进老矿智能化改造,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01

前瞻性思维全面推进智能化  “我们一直在探索老矿井如何应用新技术”

在钱矿公司集中控制中心宽敞明亮的远控大厅内,调度指挥与集中控制两块大屏幕相对而设,“一张图”呈现出矿井实时场景数据和运行趋势。大屏幕正实时直播井下智能化采煤作业过程,采煤机记忆切割、液压支架自动移架跟机、刮板输送机自动跟机推移,“三机设备”联动作业,一条“乌金”长河在千米井下流淌开去。

“看,这就是大倾角、大走向的‘双大工作面’。”钱矿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林指着监控屏幕兴奋地说,“引入新型刮板输送机后,我们实现了第一个‘双大工作面’的设计投产,设备运输能力成倍提升。”

1988年投产的钱矿公司,2020年初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之一。“近年来,设备更新特别快,我们在建设智能化矿井的过程中,始终用前瞻性思维和认知统筹指导工艺系统优化升级,一直在探索老矿井如何应用新技术。”钱矿公司智能化矿井运维小组组长张大光告诉记者。

早在2019年,钱矿公司就建成了河北省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在此基础上,钱矿公司将智能传感、变频控制、无线遥控、自动截割、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等技术逐步推广到中厚煤层,智能开采进入了全覆盖的新阶段。

如今,该公司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形成了回采智能化、掘进自动化,开拓连续运转机械化作业模式,有力推动了矿井安全生产和产业升级,切实走出了一条“少人、无人、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02

精神引领释放人才新活力“他们的精神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在终年积雪的悬崖峭壁上,红军战士艰难地向前迈进。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雪崩袭来,身边的红军战士被大雪拍倒,消失在了视野里。在范矿公司的“智慧党建+体验式”教育基地,记者通过体验大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对红军长征之“难”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1958年建设,1964年投产的范矿公司,作为新中国第一座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现代化矿井,被称作“新中国第一矿”。范矿公司特别重视自主建设的“新中国第一矿”精神文化体系建设,聚焦人企共进高质量发展目标。

全国劳模刘少辉参加工作30多年来,练就了一手快速排查绞车电气故障的绝活,传授绝活也从不吝啬,如今他的“大弟子”黄卫平,已被推选为新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维护主值班,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这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图强自立、坚韧不拔、创新奉献、追求卓越”的“新中国第一矿”精神的一种延续。“他们的精神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范矿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刘建国不由感叹道。

投产60年来,范矿公司共培养全国劳动模范3人,省部级劳动模范13人。他们先后创造的70余项国家专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范矿公司以这些劳模为标杆,打造劳模路、劳模精神展馆,全面展示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内涵,立起了范矿人的精神图腾;如今,通过“青蓝计划”和“范矿工匠”培育计划,打造“乌金创客联盟”,吸引、培养的有理想、有能力、有抱负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活跃在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场景中的中坚力量。

03

立足实际不断实现新发展“我们都是选用当下最适合的技术”

2004年6月28日,随着吕矿公司最后一台水枪完成使命,一直使用水力采煤技术的吕矿公司进入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新阶段。这个转变,被形象地称为“水旱转型”。

“水旱转型”20年来,吕矿公司经历了从水采到综采,从“两化”融合到智能化建设的转变,生产能力从150万吨跃升到330万吨,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谈到“水转旱”的原因,吕矿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于河明深有感触,“建矿之初,吕家坨矿的矿层带有大倾角,应用当时先进的水采方式非常适合。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井下煤层形态发生了变化,综采成为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根据吕家坨矿的生产条件,一步步探索新的采掘方式和技术,选用当下最适合的工艺。”

“大幅度转变采煤方式,说起来简单,运作起来真的不容易。”吕矿公司综三队工长韩宝柱在大倾角工作面坚守20多年,见证了“水转旱”的整个历程,感慨万千。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吕矿公司不断加强“产、学、研”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革新,扎实推进智能化建设,先后建成投入永磁电滚筒皮带、国内首条拱形支架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化设备助力矿井智能化建设,并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目前,吕矿公司已经顺利通过省级智能化煤矿建设验收。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研判形势,找好定位?吕矿公司党委书记巩少峰表示,“一如既往科学研判形势,辩证看待自身,立足实际,在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势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展示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04

追“新”逐“绿” 老矿展开新画卷“我们要与城市和谐共生”

天轮转岁月,深井透重岩。在唐山市区中心区域,唐山矿一号井的天轮日夜旋转——已有146年历史的唐山矿至今仍在生产。走进一号井绞车房中控室,映入眼帘的装置令人称奇。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既有从上个世纪20年代沿用至今的“古董级”的机械设备,也有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控制系统。始建于1878年的唐山矿,肇始于洋务运动,拥有丰富的工业遗存。一方面要保证生产,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这些“老古董”,不同时代的设备共用,给智能化矿井“一张图”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谈到矿井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该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张宇表示,“唐山矿作为一个有146年开采历史的百年老矿,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开展好智能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百年老矿所独有的智能化建设升级改造之路。比如,我们把一号井老的控制系统请进博物馆,让它永远成为工业文明、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把可以沿用的机械设备保留,同时把原来的蒸汽拖动改为现在的双电机电力拖动,以更好满足生产需要。”

目前,山矿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控平台已经在该公司投入使用。“我们自主创新的智能监控平台,让提升机电控系统故障处理变得更快速、更精准了。”智能矿井建设给河北省劳动模范、山矿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熊旭东带来的便利是最直观的。以前解决井下设备故障需要井上和井下之间来回联系和两头跑,现在通过从智能监控平台上远程调取现场数据,几分钟就能发现故障所在,值班人员能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唐山这座工业城市因唐山矿开采而生。作为百年老矿,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与城市共同发展,是唐山矿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度,与城市和谐共生。”山矿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帅英说。比如,对井下排放的瓦斯进行创新转化应用,利用高浓度瓦斯发电并入电网,实现自产自用,降低生产成本;低浓度瓦斯采用回热氧化技术将热能用于洗浴热水、建筑供暖及部分井筒防冻等。

“建设‘本安、高效、绿色、人文、幸福’的现代化新山矿,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让员工幸福,让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王帅英说。

在推进传统老矿智能化建设、改造的进程中,开滦集团不要求千人一面,照本宣科,而是因地制宜、“因矿施智”,让这些老矿实现了“老有所为”,在培植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用最适用、实用的数智技术“武装”自己,闯出了各自的广阔天空。

自2020年开始煤矿智能化规划布局以来,开滦集团已建成智能化矿井6个,2023年建成智能化、自动化工作面31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