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开始检测毕业论文“含 AI 量”,学生称自己原创论文被检出“AI 率”较高、无法过审

2024-07-22 21:12:52 - IT之家

IT之家7月22日消息,据澎湃新闻今日报道,今年有一些高校开始针对2024届毕业生发布有关生成式AI检测的通知,明确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但是,报道提到多名学生的原创论文被检测为“AI”生成,且没有申诉途径,只能按照机器的运行逻辑修改。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认为,AI检测“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防止学生用AI代写论文,但目前的AI检测功能尚不成熟。

其中一名学生舒然(IT之家注:化名,下同)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万三千字的论文初稿。而根据学校要求,除了一般的查重外,学生需使用一款叫“格子达”的AI工具作为论文引用检测系统,检测的结果必须是“低风险”。

该工具可提供论文查重、格式检测、格式校正、论文管理等功能,不同的查重系统算法和数据库大小不一样,AI检测的目的则是识别出哪些内容由AI生成,通过分析语言风格、检测重复内容、语法和逻辑进行判断。

舒然在根据导师意见完成论文标题和框架的修改之后,在答辩前两周将论文提交至AI检测工具。结果显示,其论文查重率仅1%,但AI报告称“中风险”。她根据软件里标红和标黄的提示自己琢磨修改,对于那些跟其他内容相似的句子,“看着它有点像AI”,便逐字逐句地改。

多所高校开始检测毕业论文“含 AI 量”,学生称自己原创论文被检出“AI 率”较高、无法过审

然而由于舒然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中不少专业术语的概念解释最容易被AI系统标红,可自己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的概念”,故感到苦恼。于是,其使用同义词替换、调整语句顺序、使用“更高级”词汇来修改,结果再次检测的结果成了“高风险”。第一次检测结果中,她论文中的“中风险”有35段,改完之后变成超过50段。

多所高校开始检测毕业论文“含 AI 量”,学生称自己原创论文被检出“AI 率”较高、无法过审

舒然根据经验分享帖,去掉了论文中的“首先”“其次”“和”等字词并继续调换语句、语序,论文又变回“中风险”;她通过提炼其他人降AI率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她背得“滚瓜烂熟的法则”,即“复杂变简单,正话反说,主动变被动,简单变复杂”。最终,在经过多次修改后,整体结果变成了“零风险”。当同学问舒然降AI率的方法时,她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就是“故意暴露一些人类的小缺点”,比如写得没那么通顺。

另一名同学林天乐也有类似遭遇——自己原创的论文“AI率”为37%,但学校要求需低于30%——同样,被标为AI的内容都是自己写的。他拒绝了同学“用AI软件降AI率”的建议,自己重新写了三遍,最后直接“爆删”。起初,学校通知是这天零点前交稿,由于AI检测系统不稳定,很多同学没有成功交上去,学校不得不把截稿时间推迟到第二天的中午12点。

多所高校开始检测毕业论文“含 AI 量”,学生称自己原创论文被检出“AI 率”较高、无法过审

林天乐表示,自己“降AI率”的心得是少用连接词,句中多用逗号,多个短句共用一个主语。为了更快速和高效,被检测标红的部分,林天乐全部删掉,直接再重写一遍。改了三遍之后,论文中仍然有标红的地方,他继续改写一遍,最后AI率只降了不到7%。

林天乐就读自动化方向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会使用AI询问某句代码的相关含义,AI也会给出比人更耐心、详细的回答。他认可AI是一种实用工具。但是对于通过AI查论文的AI率,他觉得检测标准和准确率并不能令人信服。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去年8月《学位法》草案进入提请审议阶段,其中一度明确:

……草案明确,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的;在学习期间存在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不过,在今年4月最终颁布的《学位法》中,“人工智能代写”没有被纳入学术不端行为的考量。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