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量应匹配文化含量

2024-08-22 03:38:45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运动能量应匹配文化含量

运动能量应匹配文化含量

电影也许从诞生之初起,就是最适合用来传达和呈现体育运动魅力的艺术形式。竞技的紧张感、运动的优美性、运动员的内心描摹、运动场内外的艰苦准备……影像艺术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从《女篮5号》《破风》《夺冠》到近两年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热烈》《八角笼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体育电影既是电影市场一直以来的创作传统,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的电影类型。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了看体育电影、讨论体育电影,也有更多的人因此喜欢上了体育运动。

“当体育成为创作热点,如何打破专业壁垒、走出小众圈子,释放出与中国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能量,这一问题有待从业者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黄雯分享了她对于体育电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洞察。

黄雯认为,体育和电影都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作品彰显其所处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早些年以《女篮5号》《沙鸥》等为代表的体育电影,都狠狠燃过一把家国情怀之炬。不过,彼时的体育类型片大多离不开“为国争光”的叙事母题。“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显著提升,如何向世界展现中国人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气质,成了新时代体育题材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黄雯举例道,电影《攀登者》《夺冠》家国叙事磅礴,但创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观照运动员的成长,表现他们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起伏、情感波澜,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荣誉而牺牲奉献的行为深入人心。还有很多作品将视角深入普通人生活,表现体育运动对人生的影响,体育精神对心灵的引领。电影《热烈》里,少年一边勤奋工作支撑家庭,一边追求街舞梦想。“体育电影创作将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代代中国人的奋发有为都浓缩于光影之中,证明着体育电影拥有强劲的叙事动力和戏剧张力。”黄雯说。

随着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体育电影成为新的行业风口。黄雯观察认为,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一批优质作品,呈现三个基本趋势。其一,不仅聚焦篮球、排球等大众项目或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当下的创作视野开阔,几乎涵盖了各种体育项目。“这些作品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青春热血、家国情怀联系起来,不仅对运动项目进行普及推广,还展现了热爱生活、执着梦想、珍惜生命等价值理念。”比如,以杭州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霹雳舞为创作主题的《热烈》,表现登山运动的《攀登者》,表现跳水运动的《老师来了!》,表现花样游泳运动的《五个扑水的少年》,表现拔河运动的《不就是拔河么》等。

其二,在表现形式、叙事方式等方面做文章,不但通过艺术创新营造新鲜观感,还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主动设置社会议题,通过体育故事或运动员命运引发社会探讨、观众共鸣。很多观众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角笼中》后,对“打拳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呈现中国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现状,让观众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了解与关切。《热辣滚烫》里的女主角努力学习拳击,不为奖金,不为新工作,也不为男朋友,只为走出人生低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故事重新定义了“赢”的概念,引发无数奋斗在人生道路上的观众共情。

其三,“励志”不再是体育作品的唯一主题,体育还蕴藏着成长、追寻、情感等故事。细化引申这些母题,能够生成冲突与和解、寻觅与收获、平凡与超越等内容。

黄雯进一步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体育作品已获得长足发展,但与我国体育和电影事业的迅猛发展态势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由于体育运动专业性较强,竞技比赛又瞬息万变,想将运动者的心路历程、技术特点等内容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剧本创作、现场调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表现马拉松运动的电影《了不起的老爸》邀请医学顾问、跑步教练等十余位专业人士参与拍摄。电影《我心飞扬》拍摄时,最大困难之一是找不到合适的冰上摄影师,只得将冰上运动员培训成摄影师。

另一方面,出演体育电影对演员来说也是巨大挑战,他们不仅要完成对角色的演绎,还要呈现从事这项运动起码的形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热辣滚烫》为表现女主角从颓废啃老族到精壮拳击手的巨大转变,贾玲先增肥后减重,拍摄周期长达一年。这些因素无形中提高了体育题材的制作难度、投入成本,使部分创作者望而生畏。黄雯寄望体育电影的创作者“应勇于打破创作陈规,跳出创作舒适圈,不断创新升级,让更多人领略体育运动的魅力,领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领悟体育精神的真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