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创作的宝水

2023-09-22 06:05:24 - 四川日报

长篇小说《宝水》是“70后”实力派女作家乔叶的一部重磅新作。《宝水》原名《宝水村记》,改名《宝水》更加简洁,也消除了读者可能误把它当成非虚构作品的可能。同时,“宝水”既是村名,也包含了生活是创作的宝贵源泉的意思,一语双关。

乔叶很早开始构思这部作品。六七年前她就给我看过故事梗概和部分书稿。我记得当初的书稿中还有晏阳初开展乡村教育的历史回溯,现在这一稿中没有了这一条线索。由此一端,可以看出她的思路转变,也可以推测,她创作这一部作品,至少用了六七年时间。乔叶告诉我,写作过程中,大的思路变动了三四次,易稿足有十来回,足见她创作态度的认真严肃、全力以赴。这是写出好作品的基础,相形之下,当今的很多作家都没有这样的耐心了。

以我个人的判断,《宝水》应该是目前为止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它的出色就在于它没有从概念、观念出发,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作品触及乡村建设的每一重纹理、每一个结构性问题,对人物面对扑面而来的新生活产生的心理纠结和波动,对乡村旧传统与新生活的纠缠扭结,都有深切体察,准确刻画。

好的写作需要向生活的深处更深地进入。乔叶在《宝水》中就做得非常缜密细致。比如作品中写孟胡子搞乡建,先是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常见的弊端:腾云驾雾,涂脂抹粉。而孟胡子的工作准备充分,思虑周详,措施精准。如对选择山区还是平原地区做尝试,耐心地等待可以长久合作的基层领导,清醒地明白乡建必须分成三年带建、三年帮建,还有三年观察的阶段。所有这些看似琐末的地方,考验的正是作家与生活贴近的功夫。

作者的语言也能够完全匹配她笔下的人物和生活,该泼辣时泼辣,该爽脆时爽脆,该细腻时细腻,该深情时深情,可以说跳动如水,自然本色。方言的使用也恰到好处,自然亲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作者写不同的人物都如量体裁衣,能够做到精准妥帖,生动饱满。如大英的风风火火,快人快语,斩截痛快,绝不拖泥带水。九奶的慈爱可亲,受人一饭之恩,终生不忘。老原的圆通体贴,孟胡子的务实通透。乃至如“宝水三梅”(秀梅、雪梅、香梅),同为青年女性,却也是各具神采,都是能立起来的形象。

作家如盐入水成为乡村的一分子,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保有一个外来者的冷静视角。她这样的身份,使得作品不只是聚焦于一个乡村,而能够将触角涉及象城、予城、怀川以及“我”的故乡福田庄,“打开”了作品,使宝水村的故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运转紧密相连。也许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用文学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力作。

我个人也把《宝水》看成一部中国“70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五年以前,我给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做盘点,曾经乐观地判断,“70后”后将成为长篇小说创作的主力。五年过去,我发现,实际的情况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这五年中除了徐则臣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他“70后”作家并没有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些作家一定程度上甚至出现了创作滑坡的迹象。《宝水》的出现,它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上达到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重燃对“70”后长篇小说写作的信心。

乔叶的成功并没有特别的诀窍,就是潜下心,埋下头,与大地山河相偎相依,与人民大众贴心贴肺,与变革时代同向同行。

生活的宝水,是天然的恩赐。好作品,归根结底,成因在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