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老年大学:诗词与庐剧,传承有创新
转自:新安晚报
左哲夫在上课。
2024年秋季学期,庐江老年大学共开设71个班级,学员2507人次。记者采访了解到,本学期新增护肤与美容班、竹笛班、国学班、象棋班、八段锦班、民舞基础班6个班。2024年年底,新建庐江老年大学预计投入使用,配备先进的视频录播室、舞蹈教室、厨艺教室、太极拳馆等。
学习诗词,研习创作
经典诗词研习,学员作品分享,在庐江老年大学诗词研讨写作班的课堂上,20多名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创作热情高涨。“大家因为热爱诗词报名学习,也愿意写作。”72岁的左哲夫是该班级教师,对学员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年的秋季学期刚开学,在第一节课上,学员们听诗词名家讲授如何创作精品诗词,第二节课上,则聆听到目前诗词界的一些主流新观点,“大家首先从理论入门,比如大概知道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美、形式美 ,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内涵要多元化。”
诗词与研讨写作班一次课一个半小时,如何让课程既不死板又学有所得?记者了解到,该课程不拘泥于课堂讲授,左哲夫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诗词名家请“进”课堂,打开学员视野,同时他鼓励大家对创作的作品互相品评分享,再由其点评,进行具体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员创作水平。
在教学中,左哲夫注意到,学员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较高,文字推敲和语言组织相对欠缺,“常见的有堆砌文字、违反时序和情与景的割裂。”他告诉记者,诗词入门必须系统性地学习,学员作业中常见的毛病,经过针对性的辅导,效果不错,“不少学员的作品已在多个平台发表,产生一定的影响。”
66岁的钟德应是诗词研讨写作班学员,已学习5年。“我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已经创作了近百篇诗词,多篇发表,其中有校报,也有其它平台。”他向记者感慨,经过系统学习,他的眼界和讲话水平均有不同的提升,家人也看到了这种变化,“可以说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学校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平台,也提供了支持。”
传承经典,创新文化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左哲夫和学员的作品,多扎根庐江本土,以庐江风土人情入诗,作品接地气冒热气,“诗词是综合性的艺术,我们倡导今诗今用,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的艺术细胞调动起来了,眼界也放宽了。”
除了成果丰硕的诗词研讨与写作班,庐江老年大学还成立了庐剧班。学校工作人员介绍,庐江是庐剧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庐剧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庐剧班的成立,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老年朋友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成为庐剧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庐剧班由张玉保执教,既传授庐剧的基础知识,如唱腔、身段、表演技巧等,又注重培养学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庐江老年大学从教8年来,他主要传授寒腔、花三七、小声调等皖西庐剧,带领学员自编自排庐剧《绣荷包》《绣罗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