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2024-10-03 11:17:58 - 媒体滚动

转自:黄山在线

安徽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老区县就有68个,占全省县市区的6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要的根据地,在我省大别山区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日武装之一,在安徽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在我省也有较多遗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们推出系列H5作品《红色文物里的安徽》,展现近代以来江淮大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今天推出第三期《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文物介绍:

1949年2月16日,华东局接到党中央批示,决定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宋任穷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兼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此印即为此时铸造。后因解放形势的迅猛发展,华东局于4月3日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以长江为界分治。

此印旋废。

这里是安徽

坐落于长江之畔,淮河之滨

世称江淮大地,人杰地灵

黄山九华山,壮丽秀美

文房四宝、黄梅戏,古徽州文脉源远流长

小岗村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墨子号”量子卫星一飞冲天

水清岸绿产业优,八百里皖江生态美

融入长三角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不断

6000万江淮儿女努力奔跑

同心追梦新时代

让我们共同聆听75年里

安徽波澜壮阔的发展故事

01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基础薄弱,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2009年、2013年、2018年、2021年生产总值已分别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39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857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3亿元,增长4.2%。

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02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徽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经过75年的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952年的75.1:9.9:15,调整为2023年的7.4:40.1:52.5,二、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实现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有力支撑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等未来产业。202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4%,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7和13.8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46.7%、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1.4%,集成电路增长69.9%,工业机器人增长44%。

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2024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8%。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4%,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增长31.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4%。

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03

建国初期前20年,安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639.0万吨增长到1969年的933万吨,年均增长1.9%。70年代,安徽粮食年均总产量1250万吨以上,1978年达到1482.5万吨。改革开放后,安徽粮食总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常规农业统计数据核定和修订结果(新统计口径),2012年,全省粮食产量达3543万吨,比1978年增加2060.5万吨,实现粮食总产翻番。

十八大以后,随着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安徽各级财政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夏粮生产再获丰收。2024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夏粮播种面积4315.1万亩、比上年增加20.2万亩,产量1759.3万吨,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2%和3.2%。

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04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徽做优做足畜牧产业发展文章,保供稳产能力持续增强。生猪存栏量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和居民肉食消费水平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23年末安徽生猪存栏1551.73万头,是1949年的6.4倍,而2023年全省人口是1949年的2.2倍,人均生猪占有量有了显著提高。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之后,安徽省对肉、蛋、奶等与居民菜篮子密切相关的畜牧业生产更加重视,2023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97.1万吨、禽蛋产量206.3万吨、奶类产量53.6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0.0倍、9.0倍和105.2倍。

畜产品结构日益优化。随着安徽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消费由以猪肉为主向猪牛、羊、禽肉多元化发展。1978年猪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占比为91.5%,2023年这一比例降到了52.9%;奶类产量更是有上百倍的增长。

2024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216.5万吨,较上年增长1.4%。牛奶产量31.6万吨,较上年增长26.6%。禽蛋产量103.1万吨,较上年增长22.8%。水产品产量133万吨,较上年增长4.3%。

红色文物里的安徽(三)安徽省人民政府铜印(1949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1年的425元增加到2023年的47446元、年均名义增长11.9%;恩格尔系数由60.5%下降到3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185元增加到2023年的21144元、年均名义增长11.7%;恩格尔系数由59.8%下降到34.7%。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断完善。2023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分别达1688万人和3408万人。

2024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8.5%。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3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6元,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4元,名义增长6.7%,实际增长6.3%。

06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徽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实现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变,建立了市场决定价格机制,价格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价格调控体系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制度基本完备,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营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2012-2023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8%。202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3%,衣着价格上涨2%,居住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8%,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下降3.3%,猪肉价格上涨5.9%,鲜果价格下降8.9%。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4%,收窄0.9个百分点。

75年披荆斩棘,75年风雨兼程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安徽发生的沧桑巨变

是新中国75年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安徽将继续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接续奋斗、砥励前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关于红色文物:

红色文物不仅是摆在博物馆和纪念馆里的物品,更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值班编辑:程红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