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部署 科学指导 我市适时开展秋收作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眼下秋收在即,行走在长春的田间地头,成片的玉米苞叶大部分已经枯黄,金灿灿的果穗籽粒饱满,四处弥漫着收获的味道。日前,我市结合当前气候特点和农耕习惯,下发《2024年长春市秋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强化粮食生产的主体责任,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科学储粮,适时组织开展秋收作业,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今年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其中玉米计划种植面积2154万亩、水稻253万亩、大豆68.1万亩、杂粮杂豆和其他粮食作物27.8万亩,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播种以来,我市粮食生产克服了春季阶段性低温,以及汛期多场强降雨造成局部农田内涝等不利影响因素。目前,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已经进入成熟末期,其中玉米、水稻均已接近适收期,各级农业部门已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横向沟通联动,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保障秋收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秋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如何搞好今年的秋收,已成为我市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倡导科学分类、适时“晚收”,长春市各级农业部门将分区、分类指导农民适时开展秋收作业,合理安排收获顺序。先收杂粮杂豆,再收水稻、玉米;先收岗坡地,后收平洼地;对于个别机收困难的地块,将及时组织人工收获。
“今年初霜期较晚,秋收整体气象条件较好,我们倡导玉米适时晚收、水稻、大豆适时收获。”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适时晚收可促进干物质积累,有助于提高品质和产量;水稻谷粒变黄后要及时收获,避免遭霜“掉头”影响米质;大豆成熟落叶就要收获,避免收获过晚导致炸荚掉粒。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提高秋收效率和质量。秋收前,我市各地已积极组织秋收机械检修工作,指导农户做到应检尽检,确保机具正常运转。各级农业部门将加强秋收作业农机具的合理调度,充分发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作用,协同配合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满足秋收机械需要,最大限度扩大机收面积。
秋收期间是农业机械使用的高峰期,也是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将根据秋收群体性、潮汐性用工需求,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和隐患排查,重点配合交管部门严厉打击无证驾驶、拖拉机上道违规载人等不安全行为,全力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确保农民群众秋收有序出行、生产顺利进行。
对于科学储粮,我市农业部门还建议广大农民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准备,在收获后分类仓储,防止仓储过程中发生霉变。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获后的粮食尽快装仓子、上架子,坚决消灭“地趴粮”,降低粮食损耗。引导农民杜绝混收、混打、混储,提高粮食等级和商品性状,玉米应及时对果穗进行人工清选、剔除霉变,水稻等作物也要视情况及时倒垛晾晒,降低粮食水分安全存放,有条件的可适时脱粒、烘干、仓储。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