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人工智能普惠时代来了
量产,人工智能普惠时代来了
在近10年的航程后,人工智能的大船已经驶入深水区。在这艘巨轮上,AI不断在航程中生产模型,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造体系——从底层的算力、数据、模型,到上层建筑的方案和应用。行业开始形成共识,大模型成为AI的营造法式,AI从专用走向通用,从“手工作坊”走向工业生产线。当标准化支撑商汤70%以上的业务后,AI技术就像搭积木一般组合、复制、推广,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也随之大幅降低。人工智能进入量产时代,无标准不行业,时代开始呼唤人人用得起的AI。IT时报记者孙妍
IT时报:商汤在人工智能领域走过8年,每一年商汤都会根据行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研究重点,那么未来几年,商汤的目标与挑战是什么?
商汤:近10年来,基于AI模型,人工智能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建造体系。拿商汤来说,已经累计生产出近5万个AI模型,服务于各行各业。除了模型标准化,生产流程也开始标准化。我们先构建人工智能底层基础设施,包括AIDC、AI云、AI工具链等,再往上,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标注、训练,形成一个通用的大模型,而用机器全自动化标注,可以提升效率近600倍。目前,商汤在智慧城市、智慧汽车、智慧商业、智慧生活业务中,70%以上的业务都用到了标准化生产管线,都是用通用大模型生产出小模型。
商汤要推动AI行业标准化,如果AI生产成本能大幅下降,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智能时代,AI才能真正做到普惠,我们才能穿越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周期。
IT时报:商汤在上海临港建成亚洲最大的AI计算中心之一AIDC,能否围绕这一计算中心谈谈商汤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规划?
商汤:早在几年前商汤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2020年,商汤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启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的建设,这一年算力还未爆发,商汤将AI算力新基建和算法开放作为焦点。
2022年WAIC期间,大模型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商汤也基于AI大装置发布了一套开箱即用的工业级AI工具链——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从工业AI流水线到大模型训练、验证、推理,它都能成倍提高研发效率,基础设施费用就大大降低。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将重点赋能自动驾驶、智慧城市、AIforScience及元宇宙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普惠AI。
IT时报:2022年上海出台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作为落地上海的企业,商汤在哪些方面助力上海人工智能发展,为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添砖加瓦?
商汤:商汤的发展离不开上海的市场环境、产业积累和人才资源,而上海也需要人工智能带来的“头雁效应”。上海为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舞台,同时商汤等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本身也会吸引海内外人才、促进产研合作与关键技术突破。得益于上海提供的场景开放与产业协同效应,商汤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平台(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四支柱(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的布局。
在上海徐汇11.4公里的滨江岸线上,有近500家企业入驻,每天有20多万人员通勤,数以万计的游客,如何给如此庞大的水岸赋予城市生命体征?商汤将徐汇滨江的座椅、灯杆、井盖、绿植、草坪、建筑等15大类、70余小类、16000多资产建立档案,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感知变化,主动报告异常事件,从而使城市水岸变得智慧而有温度。
在美丽的滴水湖畔,商汤绝影L4级自动驾驶小巴开启了无人驾驶的试乘。在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一位001号数字人员工“小宁”已经上岗当主播。
8年,商汤已经和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同频共振。当场景成为人工智能第四要素,与数据、算力、算法同等重要之时,商汤能为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所添彩的是不断实现场景智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