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侔、吴克明:青州走出来的大学校长

2024-01-03 05:14:21 - 齐鲁晚报

赵太侔、吴克明:青州走出来的大学校长

赵太侔、吴克明:青州走出来的大学校长

在山东教育史上,山东大学与齐鲁大学曾经双星闪耀,从初期两校同在济南,到后来山东大学迁至青岛,一直与齐鲁大地息息相关。翻检山大校长赵太侔和齐大校长吴克明的履历,原来两位校长同是山东益都县(现在的青州市)人。

赵太侔,1932年2月至1936年8月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1946年2月至1949年6月,再度出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吴克明,1945年8月至1950年7月,任齐鲁大学校长。

□许志杰

赵太侔、吴克明

青州共同成长

在青州时,赵太侔家住现在青州的东关青龙街,吴克明家住青州城南藕园街,直线距离不过两三公里。

吴克明1898年出生,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好学的吴克明一门心思读书,没有进过藕园。他15岁毕业于青州崇实中学,后来考入齐鲁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曾任学生会主席,校篮球队、足球队、歌咏队的队长。吴克明1919年毕业后,在齐鲁大学负责学生会工作,兼任化学系助理教员。1923年经齐大校方推荐,吴克明到山西铭贤学校当教师兼教务长。1929年他被铭贤学校推荐到欧洲、美国参观访学,两年后吴克明获得美国欧柏林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吴克明先后在铭贤学校续职,1938年铭贤学校改名铭贤农工学院,吴克明出任院长。全面抗战开始后,原在济南办学的齐鲁大学迁到成都华西坝,随铭贤农工学院西迁四川的吴克明,被齐大董事会举荐为齐鲁大学校长。

赵太侔1889年出生在青州东关一个半农半职员的家庭,他原名赵海秋,后改名赵畸,又改名赵太侔。1907年赵太侔从益都中学毕业后,到烟台实益学馆学习英文,后转学到济南陆军小学。1914年赵太侔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四年后毕业回到济南,先后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和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任英语教员。第二年赵太侔考中官费留学,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后改读西洋戏剧,他与留美同学梁实秋、闻一多、余上沅等一起组织京剧公演。1925年赵太侔毕业回国,到北京大学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并担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主任。1929年赵太侔回到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济南实验剧院院长,并出任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后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委员)。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杨振声任校长,赵太侔被聘任为教务长。1932年初,国立青岛大学改名国立山东大学,杨振声去职,赵太侔任校长。

两度出任校长

赵太侔带山大走向辉煌

赵太侔在山大有两个任期。首次出任山大校长之后,他适当实施了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改动,比如文学院、理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不久后两个学院又分开),撤销教育学院,在济南设立农学院,筹备成立工学院。他在继续坚持前任校长杨振声提出的“兼容并包、学术民主”办学方针基础上,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并开始谋划山大新格局,克服各种困难予以实践。首先是网罗人才,赵太侔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水平高、阵容齐全的师资队伍,大力提高山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赵太侔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全国各门学科拔尖人才的名字和动态,在掌握情况、了解基本动向之后,他就开始联系这些人才。

赵太侔第一次任山大校长期间,共邀请了50多位学有专长者加入山大,如文科的老舍、洪深、孙大雨等,理工科的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周承佑等,还有两位著名的体育老师郝更生、宋君复,山大的师资力量较之以前大有提升。

1936年8月,赵太侔辞去山大校长职务,结束了四年零五个月的山大校长第一次任期。

抗战开始后,山东大学蒙受巨大损失,因为内迁不利,被教育部责令暂停办学,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抗战胜利后,山大人复校心切,以各种形式督促教育部速批复校。1946年2月,教育部批准山大复原,正式恢复办学,赵太侔被任命为战后第一任山大校长,开启他的第二次山大校长任期。此时,山大面临着巨大困境,教师走散、学生各奔东西,教学设备、图书多已去向不明,原校舍遭到破坏。赵太侔首先要求收回校舍,让返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有家的亲切与温暖。

其次是启动招揽人才的工作,赵太侔向曾经在山大任教的每一位教师发去邀请信,诚望他们回校复课,同时向一些尚未确定去向的著名教授伸出橄榄枝,诚邀加盟山大。在赵太侔积极而诚心的邀请下,游国恩、陆侃如、冯沅君、杨向奎、王普等教师陆续到校。

赵太侔做的另一个工作是调整院系设置,在原有的文、理、工三个学院的基础上,增设医学院,恢复济南的农学院,形成五院十六系的办学规模,处在国立大学前列。1946年10月,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举行战后第一次开学典礼,也开始了赵太侔为校长的第二个办学辉煌时期。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山大成了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备完善的综合性大学。赵太侔深爱自己亲手参与建设起来的山大,把自己的生命与山大紧密相连。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赵太侔校长把一个完整的山东大学交给人民,完成了自己第二次山大校长任职。

此后,赵太侔先生还曾任职山大外文系,晚年他致力于文字改革的研究工作,有《汉字新法打字机拟议》《汉字改革方案》等未刊稿。赵太侔1968年4月在青岛辞世。

顾大局挽狂澜

吴克明将齐大带回济南

日军占领济南期间,齐鲁大学校园被改建为战事医院,曾经有1000多名伤病员驻扎在校园。学校的各种设备破坏严重,整个校园面目全非。

抗战胜利后,直至1946年1月,日本人才全部撤走。齐鲁大学也结束了八年艰难的异地办学,在校长吴克明的带领下,开始走上复原之路。

吴克明校长派出了由方维廉、罗世绮、温福立、林仰山、裴礼伯组成的先遣团队,赶回济南接洽复原接收事宜,并委派教务长孙恩三和医学院院长杜儒德先行乘飞机由重庆抵达济南,全权负责返校工作。至1946年5月,齐鲁大学复原准备工作完成,一切就绪,只待全体师生返校回家。齐鲁大学同时开始了本年度新生招录工作。当年暑假结束前,齐鲁大学大部分师生陆续返校,10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因为交通及其他事宜暂缓返校的师生,到1947年秋师生全员报到,回迁工作结束。

1946年12月25日,《齐鲁大学复原纪念特刊》出版,吴克明撰文《抗战期间的齐大》,介绍了齐大内迁成都办学的艰难历程,同时简要介绍了学校复原的基本情况。吴克明写道:“本校在抗战期间,虽遇艰困,唯奋斗精神,始终不渝。本校原有一切设备,均被敌人摧残殆尽,今复校伊始,百废待举,将来所感受之困难,或当较甚于往日,所望社会贤达,全体校友,随时惠予援助,使本校预计之复校建设事业得到迅速完成,为国家社会培育有用之人才,以完成吾人之教育使命。”《齐鲁大学复原纪念特刊》同期还刊登了教务长孙恩三的《战后本大学的教育计划及其任务》《本校复原后之概况》,以及署名赖思源的《我们必须闯过的经济难关》,对于复校后齐大所面临的经济困难进行分析。文章开宗明义:“本大学的复原建设包含事项很多,例如校舍的修缮,家具、仪器和图书设置,以及学识超群、经验丰富的著名教授之延聘,都是一个高等学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以上这些事项都需要经费,而且需要大宗经费。”

虽然遇到许多困难,但安顿下来后,吴克明开始梳理齐鲁大学逐项工作,根据轻重缓急,首先是完善因为内迁而受到不同程度损失的学科。1947年秋,在医学院增设护士科、药学科、医事检验技术科、助理护士训练班。1948年又增设农学院,恢复高级护士学校,使医学院学科门类更加齐备。文学院设中国文学系、历史社会系、政治经济系和教育系。理学院设天文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制药系。吴克明兼理学院院长,聘请吴金鼎、尤家骏、张国安等一批杰出人才入职齐大,担任主科教授和相关管理部门主管。

受战事影响,1948年7月,齐鲁大学医学院南迁福州,校本部与文学院、理学院随后迁至杭州。此后不久,济南解放,吴克明校长经过许多波折,于1949年4月将齐大杭州部分迁回济南,8月又把福州部分搬回母校,完成了全部南下师生回迁济南的工作。

1952年齐鲁大学撤销建制,吴克明先后在山西大学、太原工学院、山西化工学院任教授。1977年9月12日在太原逝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