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实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实践
2014年,世界城市日首届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启动,今年又再次回到上海。
世界城市日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孕育而来,是联合国设立的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国际日。8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城市日工作,要求依托城市日平台,“做出更大影响力,体现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声音”。这期间,上海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提升的市民幸福感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城市日总主题的最好诠释。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的世博浦西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风景怡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老工业基地改建而成的展馆,汇聚了全球城市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各种创新和示范实践案例。世博会后,上海案例馆、伦敦案例馆、汉堡案例馆等具有生态价值的世博场馆得到完整保留,15公顷的园区,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憩游玩的“家门口公园”、国内外知名企业汇聚的投资热土。“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畅想,已悄然实现。
放眼对岸,浦东后滩区域世博会原址可谓开发的“黄金地段”,但它却未被用于商业开发。在这里,总规模约200万平方米的世博文化公园逐步向公众开放。公园包含世博花园、申园等七大主题园区,绿地占比超80%。建成后,它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践行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
近年来,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上海下大力气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区越江通道形成“4桥15隧”布局,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浦东足球场等一大批科技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同时,民生领域的改变也呼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旧改工作提前收官,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生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目前,上海正在提速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黄浦江沿线45公里、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昔日的“工业锈带”正在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累计完成2756台,解决了一批老年人的出行难题;架空线入地、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让武康大楼等一批老建筑旧貌换新颜。同时,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努力让这座城市的奋斗者住得更加放心、安心和舒心。“道路+”的宜人街区、“生活圈+”的便捷服务、“公园+”的多彩天地……上海下足绣花功夫,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一网统管”让城市更加智慧,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
据介绍,上海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上海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着力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幸福的生活。
据悉,在本次世界城市日期间,上海的探索和实践也以案例和专栏的形式被收录到了2022年版《上海手册》中。同时,活动期间还推出了“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的两本书《绿水青山的城市实践—绿色建筑卷》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旧区改造卷》,全面反映上海30年旧区改造历程和城市绿色建设的实践成果。此外,作为世界城市日的新成果,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已于2022年3月30日由联合国人居署正式宣布设立。该奖项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优秀城市。明年,首届“上海奖”将揭开面纱。“上海奖”的设立将有助于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