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2024-02-03 08:02:16 - 国家民委网站

转自:国家民委

1月24日至25日,“京蒙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开年大剧《国家的孩子》亮相国家大剧院,人民楷模”都贵玛的故事再度赢得全场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热烈掌声。该剧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及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出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创作演出。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国家的孩子”来自何处?

《国家的孩子》是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舞台剧。该剧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以“人民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母亲”都贵玛在20世纪60年代养育28个孤儿的真实故事为原型,生动演绎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1959年至1961年,新中国遭遇一连串的自然灾害,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保育院出现大量孤儿被送养的现象,救助压力巨大。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党和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当时牛奶和肉食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草原。于是,3000多名孤儿陆续被接到了内蒙古。这些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要求,“一定要做到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彼时的内蒙古,虽然也经受着困难时期的严峻考验,但却主动担负起这份国家责任。为了防止婴幼儿水土不服,内蒙古专门兴建多所育婴院并选拔培训专业保育员,孩子们在育婴院达到一定年龄且身体健康,方能被牧民领养。19岁的都贵玛正是这样成为一名专业保育员的。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个孩子茁壮成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的牧区,这堪称奇迹。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都贵玛亦在其中,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的颁奖词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主动收养28名孤儿,精心研习医术,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生命,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

历史佳话的文艺呈现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展示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像草原一样宽广的心胸,生动诠释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情谊,谱写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壮丽篇章,也因此拥有强烈的感染力,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20世纪末以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逐渐广为人知,文艺创作不断:1997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母亲》,此后,这一文本先后以报告文学《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1997)、小说《静静的艾敏河》(2002)、报告文学《国家的孩子》(2006)等各种文体进入公众视野。21世纪,这一故事通过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走进千家万户,涌现出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2000)、电影《额吉》(2010)、电视剧《国家孩子》(2019)、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2022)、电视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2023)等作品。

此外,还有丰富的舞台艺术呈现。戏剧作品有内蒙古京剧团创作的京剧《草原母亲》(2000)、包头市歌舞剧团创作的舞剧《额吉》(2002)、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创作的舞剧《草原记忆》(2009)、上海戏剧学院创作的话剧《国家的孩子》(2012)、包头艺术剧院创作的漫瀚剧《都贵玛》(2022)、镶黄旗乌兰牧骑创作的蒙古剧《爱在草原》(2022)、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牧骑创作的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2022)等。

这些舞台剧涉及多个剧种,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传承和“草原母亲”的大爱。其中,漫瀚剧《都贵玛》融合蒙古、汉等多民族文化,并且全场以虚拟的方式来表现孩子,展示了戏曲的“写意”特性。

将种子播撒进孩子心中

舞台剧《国家的孩子》最大的看点和创新在于,启用一批没有舞台剧演出经验的杂技专业小演员,让孩子们把民族团结的故事演给孩子们看。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选角时,该剧编剧兼导演、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石学海“抛弃”了表演系,将目光投向杂技专业的学生。本次参演的15个孩子,全部来自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杂技专业,最大的14岁,最小的10岁。他们之间的交往、共处甚至吵闹,都充满生活本真味道。表演虽然尚显青涩,但这种活泼、真实且朝气蓬勃的气息,正是儿童剧的亮点所在。诚如饰演都贵玛的演员杨蕊所说:“和这些小演员搭戏的感觉很不一样,都是真实的交流。那一刻我不会觉得是在演戏,而是真的在和他们经历这些真实的故事。”

作为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现实题材舞台剧,该剧采用“多场景”“生活流”的叙事策略,通过“新名字”“一指白糖”“小妈妈”“世界有你真好”等篇章的推进和精彩呈现,展现一段段温情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刻画出都贵玛闪耀着母性光辉的形象,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内蒙古地区众多“额吉”“阿爸”与“国家的孩子”之间血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看了吗?杂技专业小演员演绎《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把老故事讲出新风采

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儿童剧的特色,该剧也在诸多细节方面体现儿童视角,使故事更加富有感染力。比如,剧中使用木偶来表演狼、羊、骆驼,颇受小观众喜爱,也展示出草原独有的风情。报告文学《国家的孩子》作者、该剧艺术顾问萨仁托娅指出:“这部舞台剧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关照儿童的审美和接受力,处处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进行创作。”

较之由成人演绎的诸多版本,儿童剧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拉近和小观众的距离,用一个个生活细节构筑起可亲可信的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孩子心中。这也是《国家的孩子》这部剧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二级艺术评论、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