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2023-12-03 19:08:47 - 市场资讯

转自:医学界

撰文| 汪航

王学艳已经当了50年医生,但在外人看来,她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不务正业”——搞花粉监测,做植被调研。连她自己也说,“这些工作看起来像是气象部门和农林部门的事。”

身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即便有质疑声,王学艳也从未打算停下来。这二十年来,她带领团队走遍大半个北中国,去往乡村、山林和大草原,采集了众多松树、杨树、柏树、榆树、蒿草、豚草等植物标本。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摸清致敏花粉植被信息,推动我国变态反应医学发展。

为此,在很多三甲医院还没建立变态反应科时,王学艳就推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从边缘科室成长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6年进入复旦版专科综合排名前十名。由她牵头创建的花粉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体系在中国北方落地应用,为世界防治花粉过敏性疾病做出了中国贡献。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从赤脚医生到变态反应科先行者

在国内医疗界对变态反应专业一知半解时,王学艳就投入了对该领域的研究。

1973年,王学艳在内蒙古通辽市一个乡村成为一名赤脚医生,用她的话来说,自己“背着药箱走遍了千家万户”,也是这段经历,让她对过敏性疾病产生了新的认知。

“我发现有很多病陷入了治疗误区,比如把过敏性鼻炎误诊为感冒,把哮喘误认为气管炎,长期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现象非常普遍。”王学艳说,当时她就判断,很多病和过敏密切相关却被误诊误治了。

当了五年赤脚医生后,王学艳考入哲里木盟医学院医士班继续学习深造,后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在了内蒙古通辽市的一家医院工作。

20世纪80年代,恰逢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耳鼻喉科主任卜国铉教授开设了变态反应门诊,王学艳成为一名学员,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董震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学习变态反应专业知识。

“学习过程中,我才逐步意识到,像偏头痛、口腔溃疡等疑难病也和过敏有关。”培训完成后,王学艳当即就向医院院长表示,过敏性疾病是个常见病、多发病,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希望能单独设科。

院长却认为,过敏性疾病只有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等,“如果什么病都和过敏有关,那你不就成了百病医生了吗?”王学艳回忆,当时院领导都不认识这一疾病,但在她的强烈呼吁下,最终还是设立了变态反应诊室,不过整个房间只有她一个人,王学艳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技师,检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等工作全由她一个人完成。

事实证明,王学艳的坚持是正确的。不到5天时间,来科室就诊的患者数量就从个位数提高到了两位数,三个月患者量就破百了,出诊医务人员也随之扩充到了6个人。

“因为我们当时在通辽市某报纸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用200字介绍了变态反应专业能查过敏原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没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新闻可不得了,大家都排着队来看病。”这让王学艳意识到,变态反应专业潜在患者众多,学科大有可为。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也是这段经历,让她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不断刷新:一位鼻炎患者在治疗后消除了十几年的泌尿系感染;阑尾炎患者切口处三年不愈合,在治疗鼻炎的过程中发现鸡蛋过敏,忌口后切口成功愈合;还有人长期头痛、乏力,脱敏治疗后,这些症状也都有所好转。

“那个年代的过敏性疾病只注重检查吸入物,很少注意食物,像鼻炎、哮喘等疾病,临床都普遍认为和尘螨、霉菌、花粉等吸入物有关,很少有人联想到食物。”意识到这一点后,王学艳很早就开始将食物、吸入物同步检查,一些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临床积累的病例增多,她发现有42例偏头痛患者与食物过敏有关,还有1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忌口、免疫调节和抗过敏治疗后痊愈。王学艳把这些病例写成文章后投向了北京协和医院第二届变态反应专业年会上,后被选入作了分会发言。

没想到,一位教授没等王学艳发言结束就公开反驳她的观点,并带着嘲讽的语气说:“我是医科大学的教授,我们医院的检查设备齐全,我一辈子都没听说过也没见到过偏头痛还和过敏有关。你们一个市级医院就能发现这么多偏头痛?你的依据是什么?”

王学艳当时回复,“我是通过临床经验和过敏原检查结果来判断的。因为基层条件有限,食物过敏的诊断依据是吃了就发病,停了就好转,再吃再发病。”

王学艳回忆,那位教授一直声称偏头痛不可能与过敏有关,质疑其研究“纯属偶然、不可靠、不真实”。最后,中国变态反应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叶世泰教授为她解了围,公开表示“食物过敏就是可以引起偏头痛。”叶世泰教授说,“我就是大虾过敏,一吃就头痛。”

这段经历让王学艳意识到,临床和科研对变态反应专业缺一不可,回到内蒙古后,她继续从事变态反应研究。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从零起步,打造变态反应科“国家队”

1997年,北京世纪坛医院通过人才引进,将王学艳从通辽引至北京。一开始,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与皮肤科合在一起,还未独立成科,办公地点只有一个小房间,诊疗业务局限在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查上。

这是我国变态反应专业的一个缩影。王学艳回忆,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少数医院外,大多数开设变态反应的医院都存在检测混乱、诊疗不规范和领导不重视等问题,造成这一学科发展缓慢。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避、忌、替、移,脱敏治疗才是根本,但当时根本没有医院去这么做。”王学艳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几乎是从零起步,开始推行规范化诊疗模式,一步步将变态反应专业带了起来。

她推动科室开展体外过敏原试验,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过敏原检测仪,覆盖食物、药物、吸入物等多种过敏原。

在王学艳的门诊上,许多离奇古怪的疾病都得到了明确诊断:腹泻40年的老爷子,多处治疗无果,原来是大米过敏,忌口三天就好了;经常小便失禁、晕倒的人原来是香水过敏;一吃苹果就耳朵麻木的患者原来是对桦树花粉过敏,而桦树花粉与苹果花粉有交叉抗原性……

医院各科室看不了的病,只要怀疑与过敏有关,都会请王学艳参与诊疗。曾有个全身抽动的小男孩,在其他医院已经排除了癫痫的可能性,王学艳在诊查中认为病情与食物等过敏原有关,遂安排了下一步的治疗,病情最终才得以稳定。

对科室来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志着我国变态反应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此有了“国家队”。

同一年,由王学艳牵头创建的中国北方花粉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正式落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德云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广良教授共同参与了这一顶层设计。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王学艳介绍,为实现过敏性疾病精准防控而制定的“五位一体”策略,从花粉监测、植被调研、流行病学调查、医生培训、百姓科普宣教五个环节入手,构建了过敏性疾病的三级防治体系,将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

临床医生去搞花粉监测和植被调研,王学艳曾被不少人质疑,但她说,这些工作对变态反应专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花粉监测工作能够掌握不同地区主要致敏花粉的飘散规律,结合植被调研,为百姓的出行和临床医生的精准诊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据介绍,我国过敏原分布有着“南螨北蒿”的趋势,即在湿润温暖的南方,尘螨过敏的患者多;在干燥寒冷的北方,蒿草过敏的患者多,而有关花粉过敏的研究较少。

“你只有掌握了花粉监测数据和当地植被分布,才能掌握你所在医疗区域内的过敏性疾病高危因素。”在王学艳看来,花粉监测的意义在于精准施治。

简单来说,变态反应科医生只有充分掌握当季气传致敏花粉种类,再结合病人发病时间和症状,才能精准确定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并展开进一步治疗。同样地,花粉过敏患者只有掌握自己过敏花粉的种类和这些花粉每年流行的时间,才能更好地进行提前预防。

截至目前,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在气传花粉监测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先后在北京、内蒙古、河北省、新疆、辽宁省建立花粉监测点178个,初步形成了中国北方花粉监测网络。“五位一体”防控策略正在全国174家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应用。

赤脚医生出身,她将“变态反应科”打造成了国家队

在王学艳的带领下,科室也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成长为国内变态反应医学的佼佼者。

2005年,科室成为北京市属医院中唯一的变态反应独立专科;2011年成为国家级变态反应专业临床药理基地;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三。

过敏人群众多,变态反应却“缺医少药”

走进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走廊两侧张挂着一幅幅植物壁画:柏树、桦树、杨树……这些看起来十分精美的照片,在变态反应科中却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可以让部分人群产生流涕、眼痒、喘息等症状。

为了摸清过敏性疾病的人群信息,2015年和2018年,王学艳曾两次带领团队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开展花粉过敏流行病学调查,她介绍,“基于10793人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地区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平均达32.4%,个别地区高达52.9%。”

这还只是个别地区的数据,目前,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护的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超过十亿人的生活。在我国,仅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估计高达2.5亿人。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生仅有几百人,能够进行变态反应诊疗的医生甚至不超过3000人。

王学艳说,各地成立变态反应科的医院较少,变态反应专科医生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她所在的变态反应科年门诊量超过7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来自东北、华北等外地患者,她的专家号也经常供不应求。

由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少,那些无法去大城市看病的患者只能分散在其他专科就诊,比如过敏性鼻炎去耳鼻喉科、哮喘去呼吸科、婴幼儿去儿科,但过敏患者往往又是多种疾病混合,传统科室存在治疗局限,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和延误病情的情况。

少药是过敏性疾病患者面临的又一就诊困境。以脱敏治疗试剂为例,国内仅有几款拿到批号的尘螨制剂可供选择,其他过敏原过敏患者很难买到合适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北京协和医院虽然有众多过敏原制剂,但由于政策等原因,难以推广应用于更多患者。

此外,王学艳表示,国内部分过敏患者不愿意做脱敏治疗,主要是因为整个疗程要花2—5年,且不能用医保报销,“进入医保目录的变态反应药物数量非常有限,其他学科比如肿瘤,几十万的药都能进医保,一个变态反应科病人两三万就能解决问题却无法报销。”

一个患者众多的学科却面临“缺医少药”的窘境,王学艳认为与学科设置有关。

她介绍,在美国,变态反应与风湿免疫专科是二级学科,医学生可以通过临床规范化培训成长为一名变态反应科医生,但在国内,变态反应专科迄今没有独立、健全的过敏专科医生培训和考核体系,而是挂靠在呼吸科下的亚专科,无法产生属于变态反应专业的医学毕业生、规培生。

“缺乏培养路线,变态反应科医生只能从耳鼻喉等其他科室中转行而来,这部分人如果要评职称,只能挂在其他专科下进行。”王学艳说,这导致许多年轻医生因为变态反应科没有专科序列,影响晋升,不愿意来科室工作。

在一些招不到变态反应专科医生的地方,为了能继续开展诊疗,医院只能用多学科会诊的方式,请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医生一起坐诊,解决过敏患者的问题,但对变态反应专科知识来说,不管是大众还是医务人员,依然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这些问题,王学艳看在眼里。这些年,她积极为“变态反应专业独立成二级学科”奔走呼吁,同时也在组织开展基层变态反应医师培训工作,以缓解各地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不足问题。

比如在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帮扶当地成立了1个变态反应中心、9个变态反应科,并在34个社区76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了110个变态反应门诊,解决了一大批患者的就医难题。

借助北京医学会的平台,北京世纪坛变态反应中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活动、“一对一”“一对多”带教、教学查房、手术演示、疑难病例远程会诊等,组织开展了200余场基层医生培训,为基层和边远地区培训了千余名变态反应科骨干成员。

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王学艳没打算停下来,她一生的追求,就是能为中国变态反应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为了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内容,“医学界”请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十秒钟哦!

来源:医学界

责编:凌骏

编辑:赵  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