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经营贷去还房贷,已经有人被银行起诉了

2023-03-03 20:49:23 - 第一财经广播

今年以来,“提前还贷潮”激活经营贷违规进楼市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购房者深知此举不合规,监管也多次提示个中风险,但在巨大的利息差之下仍有人铤而走险。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判决,使得经营贷挪用还房贷的风险暴露无遗。

该判决显示,借款人肖某“偷龙转凤”,将经营贷用来还房贷,法院判决肖某向银行清偿借款本金及罚息,否则将拍卖房子。

根据广州中院案情陈述,某银行(贷款人)与肖某(借款人)、某公司(保证人)签订《个人担保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180万元;借款用途生产经营周转;借款期限60个月;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未提供用途证明,或提供虚假用途证明,或未按约定按期足额偿还借款的,贷款人有权限期纠正违约行为、提前收回已发放借款,有权提前行使担保权等。

别用经营贷去还房贷,已经有人被银行起诉了

现在银行房贷利率相比较三四年前降了不是一点点,所以很多人就想提前还掉以前的房贷再通过其他途径重新做房贷,这样可以享受现在的低利率。但很多人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还贷,于是就有很多房地产中介公司或金融中介公司给您支招,可以用经营贷来偿还原先的房贷,等房贷还清后再用房子作抵押,再去还经营贷的钱。

看似很完美,但潜在的风险中介公司是不会跟你说的。梳理各地银保监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来看,违规转贷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风险。

别用经营贷去还房贷,已经有人被银行起诉了

一是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是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

三是“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经营贷的期限较短,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是“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别用经营贷去还房贷,已经有人被银行起诉了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表示,经营贷本身不属于房贷的范畴,购房者若是用经营贷去置换房贷,本身就违反了信贷投放的纪律,是违法的。另外经营贷看似便宜,其实操作此类业务也有潜在的成本,中介公司类似“热情”推销,也绝对不是给购房者免费的午餐。这方面需要警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