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连线 |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持续推进金融双向开放,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
转自:中国证券报
持续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需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性发展,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业标准化建设。
在金融开放方面,杨成长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的政策,推动上海加快创设全球资产管理产品交易中心,持续引入境外大型资管机构。
持续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持续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有针对性地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杨成长说。
具体而言,他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的政策。简化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在跨境融资领域探索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提升QFLP和QDLP试点深度,推进QFLP和QDLP的实施细则尽快出台落地。
率先探索中、日、韩、新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全面职业资格互认制度。便利化资产管理人、证券分析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理财师等自然人移动就业。解决金融服务开放中跨境专业人员的流动难题,进一步推进各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推动上海加快创设全球资产管理产品交易中心,持续引入境外大型资管机构。鼓励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用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政策,为全球资管产品提供从产品创设、交易、托管、清算、汇兑及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制定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清单制度。发挥上海在金融开放中排头兵的作用,抓紧制定出台浦东外资金融机构促进条例,进一步提升贸易、金融及服务的一体化开放力度。
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
在杨成长看来,金融业应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开展期货套保人才的困难,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下沉,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能源和原材料波动的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衍生品+保险”运用范围。
为中小企业提供外汇风险对冲工具,尤其是帮助其规避小币种汇率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小币种货币汇率的研究,丰富小币种与人民币之间的结算工具,提升贸易结算币种的自主性,同时推出更多小币种汇率风险对冲工具,减少中小企业汇兑损失。
加快整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建议整合金融、财税及其他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企业绿色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政策,强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提升中小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巩固复工复产中的金融创新做法,将其固化成制度性安排。推动线上审贷、动产抵押贷款等常态化,鼓励银行机构完善网上审核审批、资格备案、动产评估贷款等流程,将其常态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做好风险投资基金的摸底,保证优质项目不断资。在外部私募股权资金难以顺利到位的情况下,发挥政府科创基金、产业基金的优势,撬动社会资本,保障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的正常融资需求。
探索形成支持个体工商户的金融创新。加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充分听取个体工商户及相关行业组织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推出一系列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
创新金融业务模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强化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为此,杨成长建议,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大力服务科技创新。
他认为,应创建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及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从供应链金融向产业链金融和跨域金融转变,疏通产业链中产品链、技术链、资金链和信用链的堵点问题,创设产业链投融资产品,探索产业链主体的净值交易方式,创新产业链金融的资产抵押办法。
创建园区投行服务新模式。鼓励证券公司积极走进产业园区、科创园区,探索“投资银行中介+其他中介机构+园区管委会+社会投资机构”于一体的园区投行服务模式,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上市辅导、资本市场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业务交流、再融资及产业链并购等综合服务方式。
探索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机制。鼓励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合作创设“科技创新基金+保险”的服务新模式,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降低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创新成本,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小、投新、投早。加快发展动产抵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健全科技融资性担保风险分散和代偿补偿机制。
探索地方股权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议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内率先探索区域内股权交易中心的互认制度,探索区域内企业跨地区挂牌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区域股权市场与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创新。
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