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囤药怎么储存?来听听九亭医院药师的建议
“阿婆,冰箱里有些药品已经过期了,不能继续服用;另外,不同的药品储存条件也不一样,有些药品是不可以放在冰箱的,我们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贮藏方法来储存。”近期,九亭医院志愿者服务队的邱磊来到帮扶对象王阿婆家中,无意间看到阿婆家冰箱内存放了很多常用药,身为药师的邱磊耐心地同阿婆说。
疫情期间,居家囤药时,不同的药物应当如何储存才能保证疗效呢?邱磊给出了一些建议。
药品储存条件需知晓
药品的储存条件在说明书中均有详细的描述,如“遮光”是指使用不透明的容器包装保存,比如抗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片就应该存放在棕色瓶中;“避光”是指药品在室温下避免日光直射保存;“室温、常温”一般指的是10~30℃之间保存;“冷处”是指保存温度在2~8℃之间,这类药品建议放入冰箱冷藏;“凉暗处”一般是指药品在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条件下保存;而“阴凉处”则是指温度不超过20℃保存。
部分药品放冰箱储存
在说明书中标注需要在冷处(2~8℃)保存的药品,如降糖类药物胰岛素、部分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等可以放入冰箱储存。
首先,胰岛素储存条件比较特殊。胰岛素开封前要求在冰箱中(2~8℃)冷藏,但开封后的胰岛素只需要在25℃以下避光且通风的条件下储存,无需再放入冰箱冷藏。因为胰岛素如果反复置于冷、热环境中,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剂量标定的不准。胰岛素类药品在开封后建议4周内使用完毕;如果使用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的胰岛素,注射前一定要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恢复到室温后再进行使用,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第二类微生态制剂也需要在冷处(2~8℃)保存。部分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主要成分为活菌,由于活菌一般不耐热,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在2~8℃环境下相对稳定,建议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微生态制剂从冰箱取出后,宜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拆封未用的药品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部分药品不用放冰箱
除了说明书中特别注明需要冷藏的药品,其他药品不建议放入冰箱保存。如果将常温保存的药品存放于冰箱低温环境下,容易造成药品干裂、冻结、结晶及异常沉淀等情况。常见的不能放入冰箱的药物有以下三大类。
一是液体口服制剂。大部分液体口服制剂会在低温下析出细微结晶,如糖浆剂中的糖分在低温条件下容易析出结晶,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因此,液体口服制剂建议常温保存,打开后尽快使用。
二是软膏剂。皮肤外用软膏剂如红霉素软膏、咪康唑软膏等不宜放入冰箱低温保存。因为温度过低会导致药物分层及软膏溶剂本身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浓度和疗效。建议室温环境保存,并避免阳光直射。
三是片剂、颗粒剂和散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引起变质和霉变,所以不适宜放置在冰箱中,常温保存即可。
药品储存建议要记牢
知道不同类别的药品需要不同的储存方式,但是依然担心弄错怎么办?邱磊建议,药品分开保存。
在药品最初储存时,大家可以按药理作用分类,针对外用药和内服药、中药和西药分开储存。各种药品混放在一起可能导致药品之间相互污染,影响药品质量,还容易因拿错药品而误服。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定期检查药品。邱磊建议每3至6个月对家中的药品进行一次整理,查看药品是否存在过期或变质的现象。如药品出现以下情况,则不能再使用:片剂产生松散、变色;糖衣片的糖衣粘连或开裂;胶囊剂的胶囊粘连、开裂;散剂严重吸潮、结块、发霉;软膏剂有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等。
任何药品,一旦出现外观、气味、颜色、性状等改变,就绝对不可以继续使用。
■记者李天蔚文受访者供图
■文字编辑杨露陆佳
■栏目责编杨露■栏目主编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