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汤蓓: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能“躺平”?

2022-05-03 10:50:00 - 媒体滚动

专访|汤蓓: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能“躺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重,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一些国家开始放松防疫、甚至“躺平”。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仍在发出警告:新冠病毒继续造成高水平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在脆弱人群中。那些放松管控的国家,疫情形势如何?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能“躺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

美国出现公卫上的“隔离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全球范围看,部分国家选择全面放松防疫。放松管控后,这些国家的疫情发展形势如何?

汤蓓:以美国为例,它最近刚刚取消了在飞机上强制佩戴口罩的规定,尽管各州在具体做法上还有差异,但总体上全面放松了防疫政策。其实,美国并没有建议个人取消所有防疫措施,但它把防范卫生危机的责任转移到个人身上,要求个人自行评估风险、自己做决定。

这样的一种防疫策略,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由于个体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防范感染的能力、感染后接受医疗服务的水平会截然不同。有人撰文认为,美国出现了一种所谓公共卫生上的“隔离制”,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有钱人和穷人的境遇产生了巨大分野。

美国病例数近期也出现了上升的态势,从今年4月初日增1万例的水平上升到目前日增6万余例。由于检测以及病例报告也相应放松了,疫情的真实状况可能被低估。相继有白宫的高级官员被感染,这也从侧面表明其国内疫情的蔓延程度已经比较高了。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躺平”?

汤蓓:坚持“动态清零”还是所谓的“躺平”,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要综合考虑背后一系列因素。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加之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高度发达,整体是一个高流动性社会。一旦防疫政策放开,病毒会像野火一样迅速燃烧、蔓延。

第二,我国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城乡、区域差距较大。要知道,一些发达国家放松防疫后,即使医疗资源相对充分,新冠死亡人数仍不可避免地上升。而我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icu病床数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旦“躺平”极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第三,免疫接种率的问题。国产灭活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但应该看到,在高龄老人、基础病患者以及儿童中的接种率还不高,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及时接种。这部分人群的绝对数量巨大,叠加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可能造成大量死亡。死亡人数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家庭的成员,当死亡率上升,许多“家庭细胞”会变得不稳定,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代价。

另一方面,防疫放松后,社会经济真的会自然恢复、彻底回归正常吗?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未必如此。试想,如果外面病毒肆意横行,出门就有极高感染风险,有多少人会出去消费、活动、旅游?因此,并不是说管制放开了,现有防控政策带来的一些成本就会自然消失,实际上它可能会继续存在。

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需要从全盘、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现阶段选择“躺平”,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对我国是非常危险的。

最大限度保护老年群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上海近期公布的重症、死亡病例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且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这类人群面对疫情冲击,其实是相当脆弱的。

汤蓓:是的,结合我国的现实客观条件,“动态清零”是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老年群体的一种政策选择。

从亲缘、文化、精神各个层面来看,老年群体在中国家庭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老年群体受疫情冲击,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感染、死亡,可能会引发社会、经济层面的动荡和冲击。

任何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背后都兼具技术层面的考量和政治理念的支撑。中国有责任去保护脆弱群体、高龄老人,让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健康权利——我想这是“动态清零”背后的根本性理念。当然,明确目标之后,如何找到最佳的路径去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不断思考和优化的。比如,考虑到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要广泛地依靠群众、动员群众,也要善于和群众沟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角度看,我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有何意义?

汤蓓:新冠病毒本身仍在不断演化和变异,而其演化方向是未知的。全球疫情的未来走势,取决于病毒演化和国际社会的应对两个方面。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抗击疫情。

从国际政治、全球卫生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采取的防控举措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范围内坚定了继续控制疫情的决心。另外,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放任病毒传播,病毒进一步演化的机会也变多了,其后果将是无法控制的。

总而言之,我们对新冠病毒还需要作更全面的了解,现阶段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基于中国国情采取的审慎态度,同时也是对全球抗疫前景负责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本文作者: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