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紫蓬山

2024-06-03 08:45:46 -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春到紫蓬山

应虞磊老师之邀,我们一行人前去紫蓬山考察动植物,这是我第四次到紫蓬山。

  车快到紫蓬山,我们见到路边的榉树还是光秃秃的,有喜鹊将巢建在树上,也有的筑在电线杆上。虞老师说后者是刚成年的喜鹊,建巢还没有经验,这个巢很快会被人拆除。

  车到白云寺,我们停了下来,开始调查。这天是白云寺庙会,有不少人到寺内敬香。在白云寺附近的公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一对琉璃灰蝶正在飞翔。

  这个地方马兰很多,虞老师趁机掐了一大把,我正好背着包,就将虞老师的成果放到包里。虞老师说,到山里出游,他不主张摘野菜,一是野菜不容易辨识,比如马兰和三脉紫菀很像,后者是不能吃的;二则出于爱护山里的一草一木。

  我们继续前行,看到一种小灌木的叶子刚舒展,枝上有刺,我研究了好一会儿,才知是圆叶鼠李,其叶像榆科的。突然想起十年前,我在浮槎山顶看过,当时认为是刺榆,真是大错特错。植物分类真要小心,就如去年春天,我到袁家山,在俯瞰巢湖时,将叶子还未舒展的人工种植的无患子认作山合欢,说起来都是笑话。

  前面路旁的一块石头上有标识——葛升墓。相传葛升是抗金将领,肥西刘河人。少时聪颖好学,才智过人,白日习文,月下练武,被乡人喻为文武全才。靖康元年,金兵进犯中原,葛升弃文就武,迎战金兵,参加了收复庐州的战斗。明代泸州卫镇抚陈有功曾有一诗《宋葛将军升墓在紫蓬山,经其下题一律》:“仗策平淮烟瘴消,威监百战仰风高。关山草色含深膏,肥水秋声带远涛。报国已酬三尺剑,旌名曾显一戎袍。到今麟阁瞻遗像,忠义歆人振勇豪。”

  路边的梓木草真多,一丛一丛的,都开着紫色的小花,很漂亮,是春天紫蓬山的亮点。

  在一棵倒下的枯树上,大家发现一种很像菊花的蘑菇,吴旺宝老师说是裂褶菌。裂褶菌质地柔软细嫩,食味鲜美,且含有特殊香味。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源于这里有李陵墓。近代学者马其昶在《游紫蓬山》一文中考证:“紫蓬祠李陵,不知所由始。吾又疑魏将李典守合肥有功,庙故祀李将军,或乃不知将军为李典,误属陵,因以名山……”如此说来,紫蓬山叫“李典山”比“李陵山”要恰当一些。李典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历史上张辽和李典有共守合肥的佳话,李典葬于紫蓬山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紫蓬山在2000年修了李典墓。有人推测,李典病死于合肥附近,如有墓在紫蓬山,那也是衣冠冢,真实的李典墓可能在山东省巨野县昌邑乡。

  山道旁的草花树木,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山莓花较多;弹刀子菜,我有几年没见到了;荚蒾属植物,皮可为绳索,《救荒本草》谓之“孩儿拳头”。子红熟可食,煮其枝汁稍加米为粥,味美。

  山道上松树的雄花序很多,其花粉如落到水里,将是花鲢的美食。花鲢又叫“鱮”(xù),《齐风·敞笥》:“其鱼鲂鱮”。陆玑谓:“鱮似鲂而头大,鱼之不美者,其头犹大而肥者,徐州人谓之鲢,或谓之鳙。”

  快到“打子塘”时,遇到一种昆虫的鳞片,我以为是黑脉蛱蝶的,想不到是虎蛾的鳞片,大概身体的其它部分都进入了飞鸟的肚子。打子塘是紫蓬山方俗,乡中之人乏嗣求子者,焚香于紫蓬山西庐寺,后到塘边拾石子,用力打过打子塘,可以得子,石落于打子塘则得女。我觉得这是迷信,当然已婚男女经过游山,或许可以增进感情。

  打子塘里有不少荇菜,这是可以吃的,尤其是春天的荇菜,鲜嫩无比。

  前面的山更高,可上去后要两个小时才能出来。同行的两个青年准备原道返回,回程时,我们能看到西庐寺隐约在远方的树林间。

  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四川井”边,说是纪念光绪年间来自四川的一位名叫“虚腹”的高僧,他是应西庐寺通圆和尚的邀请来研究佛经的,我觉得这应该是真的。

  返程中经过樊哙墓标牌边,也不知樊哙是否真的葬于此处。四川井不远处是莲花池,这时我们已经走向另一条道了,旅游牌显示此路不通,只好原路返回。两个小伙子要休息一会,我看已经下午一点了,虞老师他们还在等我们一道吃饭,我就加快步伐,不过两个小伙子也跟上来了。

  饭后,在车上休息了一会,下午继续普查,我们选择的是一片人工林。人工林里有脆柄菇,这种蘑菇夏秋季在林中、林缘、道旁腐朽木周围及草地上大量群生,或近丛生。此菌虽菌肉薄,但野生量大,便于采集,以新鲜食用为宜。

  下午三点半,我们结束了考察,一个多小时后,我回到学校。正是枫香雄花序飘落的时候,校园里粉花重瓣麦李开得正好,真漂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