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明代伏羲庙和宋代石柱

2024-07-03 05:14:08 - 齐鲁晚报

微山明代伏羲庙和宋代石柱

□杨建东

微山县两城镇的凤凰山下有一座伏羲庙,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伏羲庙大殿东西长17米、南北长9米,高约13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滚龙大脊,殿内有八根大木柱,墙内有十二根石质内柱。伏羲庙后原有女娲殿、关帝殿、魁星阁,庙前院原有三圣阁、钟鼓楼、禅堂、三门和几十块石碑。这些古建筑一部分毁于战乱,一部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掉。

伏羲庙现仅存元代、明代、清代石碑三块。1995年,山东省文物局拨款修缮大殿,我主持修缮工程时发现,大殿西北角倒塌处露出八棱石质内柱,我爬上去一看,有几行文字“维大宋国兖州仙源县长福乡白塔村……曲阜郭氏全家捐三门石柱一根。”我又爬梯子扒开几处墙缝,又寻到三根石柱上有刻字,一处是“时大宋熙宁七年施主严永……”另两根石柱上刻着捐助人姓名。由于石柱的转向不同,当时估计十二根石柱都刻着捐助人姓名。庙宇上发现宋代刻字当时是山东首见,我异常兴奋,立即上报济宁市文物局和县政府。

我退休后有时间阅读史料,分析这座伏羲庙的年代,才发现它不是宋代的,而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重建的。

古代建庙时一般先立八个石鼓,在石鼓上树立八根大木柱,然而架上大梁稳住木柱。伏羲庙的八个石鼓是高鼓,两个石鼓腹部刻着年代及捐鼓人名,一为明代正德元年,一为明代嘉靖三十九年,殿内脊顶钉着一长木条,墨书“时大明嘉靖叁拾玖年孟夏重修”。

1988年,北京古建筑专家祁英涛来济宁调查古建筑时,曾到伏羲庙上一看梁架结构、斗拱石鼓,确定为明代普通建筑。

从石鼓的年代上看,有一个疑问,明正德元年到嘉靖三十九年,间隔五十余年,一般来说古代庙宇的框架是榫卯相扣,不能换新,石鼓及八根木柱更是不能移动,为何间隔五十余年?祁英涛先生认为,有可能明代正德年间刚备好石料便因故停工,五十年后再议开工。

宋代石柱为何出现在明代建筑?这是因为宋代熙宁年间建三门时,百姓捐助构件,明代重建伏羲庙大殿时宋代的三门早已坍塌,工匠们便将三门的十二根石柱抬到大殿上,用作内柱使用。由于石柱砌于墙内,四百多年来无人知晓,历代县志、史料皆不记载这十二根罕见、珍贵的宋代石柱。

(本文作者退休前是微山县考古工作者,现受聘于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