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拓新路

2024-07-03 07:09:5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拓新路

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新兴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新契机,从而拓展就业新渠道、释放就业新潜能,同时让劳动力供需更加匹配乃是当务之急。

林春霞

又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从2022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1076万,到今年再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在激增。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顺利就业。日前,教育部对安徽、辽宁、河北、北京、江西、天津等多省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并要求各地各高校切实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促就业冲刺期,加力加快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要加力拓展就业岗位,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线上招聘。二要加快组织政策性岗位招录,用好稳岗扩岗促就业政策,实施“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三要用心用情做好指导帮扶,关心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进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四要规范做好毕业去向登记,开展省校两级就业数据自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五要有力防控涉就业风险,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是最基本的民生。目前,我国面临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很多行业、领域、地方存在“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矛盾,比如,制造业领域人才缺口3000万人;养老护理人员潜在的需求1000多万,现在只有30多万;医疗护理人员缺口也很大,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量只有3.7人,而发达国家一般是8—15人。又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这方面的人才却十分紧缺。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找不到相匹配的工作,特别是部分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不成低不就。

以上现象表明,一些行业呈现出需求的新变化和就业市场的新潜力,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在迸发。同时,也折射出劳动力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新兴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新契机,从而拓展就业新渠道、释放就业新潜能,同时让劳动力供需更加匹配乃是当务之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的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教育、人社等部门就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提出全力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高校毕业生以及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尤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半年来,相关部门采取拓展就业岗位、构建衔接校内外的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力度。

就业优先战略是中央一直强调的重要方针,不断推出的稳就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失业率,保障了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针对今年就业新情况,按照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部署,下一步可能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加力。

一是继续加强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让其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扩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空间和潜力,促进创业创新,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

三是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更加匹配。

当然,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持续为之保驾护航,从而让不同产业主体释放更多的就业潜能和更加匹配的就业岗位。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也要积极主动作为,抓住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等热门领域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以应对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