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2024-07-03 09:13:37 - 渭南广播电视台

崔晓极

甲辰年二月初,笔者重新翻阅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收藏的一则消息。其内容是,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演的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应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邀请,于“11月6日亮相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获得出人预料的成功。引一组数据,或许是个印证,受疫情防控时间限定,剧情只得浓缩,演出时长压至130分钟,而观众的热情丝毫未减;防控要求剧场开放座位数必须控制在总座位数的75%,虽极力控制,上座率还是突破91%;当晚演出由昆山融媒体直播,截至次日即2020年11月7日9点,演出点击观看量达221.47万人次,累计达6913.54万;抖音播放量累计3.2亿,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6.7亿。演出现场观众情绪活跃“跟着秋燕脚步走,一步没掉队”,观众评说“好看好听好欢快”。这次演出,戏曲百戏博物馆举行隆重仪式,收藏了67年前《梁秋燕》剧初演时,“梁秋燕”的演出服装,“梁老大”的烟袋锅等5件(套)物品。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由此,笔者又联想起了一个壮观的场景。那是2023年7月23日傍晚,笔者散步走到渭南沋河南岸临渭区“灰堆景区”旁的广场,近万平方米广场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观看华阴市迷胡团演出的《梁秋燕》,看得出来有的是合家而来。对于观众那种专注和欢乐,笔者感奋之余,也随拍了几张照片收藏保存了。因为和这个团有前缘,笔者走到后台和有关演职人员聊起来。他们说,我们邀请了当年的“梁老大”、老艺术家吴德给我们团排导了《梁秋燕》,自此,我们的演出火遍秦东大地,乡间群众百看而不厌。

翻看旧收藏,回忆过往场景,笔者的感悟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眉户现代剧《梁秋燕》都是心悦诚服,高度认可;无论是省级大团高台教化,还是基层小团的勾栏瓦舍,老百姓对《梁秋燕》都是喜闻乐见而热情洋溢。有评论家曾说过,看一部戏好不好,不是看他正在火的那个时候,而是过了多少年后,看人们还喜欢不喜欢,怀念不怀念她,她还能不能演。从1953年元月西北戏曲剧院初演算起,《梁》虽走过67年后又唱响全国舞台;70多年来《梁》剧一直在民间传唱不断。这正说明了《梁》剧的生命力,她的确成了一部迷胡经典现代剧目,一张戏曲文化品牌,也早已成为中华戏曲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梁》剧的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当然剧本成就居首位,编剧黄俊耀是杰出的艺术家,而他首先是一位有担当的革命者。他说,“被压迫妇女为争取翻身的斗争,不时地在刺激着、教育着、也鼓励着我。…我想写婚姻的剧动机已经几年了,还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我就收集了不少的婚姻故事,也曾试了几次。把剧本的人物、故事、结构已组织好,终于因为没有把握不敢动手。直到参加了中央和西北司法部组织的贯彻婚姻法检查组,到陕西渭南专区华县、潼关一带检查执行工作,到了生活中,到了妇女们为争取婚姻自主而进行的火热斗争中,又重新燃起了我写作这个剧本的情感…”。这说明编剧受革命者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驱使,创作的“感情冲动得忍耐不住了”,便很快地投入创作。他以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能力,加上在陕甘边区的艺术实践,初级剧本便早早问世。在经过渭南文工团的试演之后,又作了多次修改,最后才形成了经典的《梁》剧演出剧本。《梁》剧本的艺术概括和抽象力极其高超和丰富,她所反映的主题在当时的社会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时间剧目曾在陕西广大农村掀起了妇女要求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狂风热潮。如果有人简单地对号入座,狭隘的认为就是写华县农村的某个真人真事,那就有失偏颇了。剧本是戏曲的根本和基础,《梁》有了一个难得的优秀剧本,她的基础非常深厚精到。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音乐是剧目的灵魂。优美动听、委婉欢快的迷胡音乐和唱腔,像为《梁》剧这只戏曲之燕插上了巨大翅膀,使其飞得既高又远。剧作者黄俊耀家乡是澄城交道黄家村,其紧邻的劝母村就是个远近闻名、辐射面广的迷胡“戏窝子”。有人曾经评说,黄俊耀从小就受到了迷胡戏的熏陶感染。后来,黄俊耀参加革命到边区民众剧团,其编演了不少现代剧,从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钟爱迷胡这个剧种。到了创作《梁秋燕》剧本时,他是作过深思熟虑,慎重而胸有成竹地选择了迷胡剧种。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高明和成功的。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上世纪1952年下半年,西北戏曲研究院即陕西戏曲研究院的前身,决定接手排演改编修改后的《梁秋燕》。剧院摆开了阵势,调集精兵强将,对此剧目作全面重新打造。有省戏曲研究院资深戏曲音乐家回忆说,那时在戏曲音乐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剧院专门成立了《梁》剧音乐创作组。创作组由过硬的专业戏曲音乐工作者和富有经验的迷胡老艺人组成,老艺人以东府入职者居多。进入创作阶段,创作组对照剧本规定情景和剧中人物性格情绪变化,发扬艺术民主,先由老艺人选择曲调试唱,后由戏曲音乐专业工作者作加工创作写曲。这个剧目的“开始曲”,就是按照迷胡音乐旋律创作的。唱腔是在传统迷胡曲调的基础上,再作深度加工和创新。整个剧目的戏曲音乐创作,还是以传统的东路迷胡戏曲音乐唱腔为主要蓝本的。有业内人士说,迷胡剧种音乐丰富,大小调众多,而《梁秋燕》音乐广采博取,大调用了月调、慢五更、黄龙滚、道情、长城等,小调用了银纽丝、岗调、戏秋千、一串铃,采花、剪边花、勾调、小四景、紧慢西京、太平年、紧诉、东京等等,大小调至少达到了二十多个,做到了既向传统学习,也敢摸索求新,尽力彰显了迷胡音乐特点和迷人风韵。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1953年元月,西北戏曲研究院排演的《梁秋燕》自古城西安上演后,首先在陕西城乡影响巨大,群众争相观看。实事求是地讲,尽管《梁》剧去过陕西不少地方,曾赴京演出过,也下过江南十多个省市,还赴西北等地巡演过,但是现场观看过剧目的观众,放在整个社会大众中毕竟是少数。那个时代的传媒广播电台是主角,《梁秋燕》的唱腔音乐经过遍布城乡的广播及唱片,广泛流传。好剧本催生了好音乐,好音乐丰满和成就了好剧目,广播电台因音乐托举了《梁秋燕》,《梁》剧因电台成了蜚声全国的文化品牌,“梁秋燕”也成了黄河流域乃至全国不少地方家喻户晓的戏剧人物,成为那时农村一代人冲破封建牢笼,寻找自由爱情的偶像。广播电台在播出《梁》剧的同时,自然也把黄河文化中优美的迷胡戏曲音乐推介到了全国各地。还值得注意的是,《梁》剧演出初期,如果说发红的主要原因,是其紧扣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要求翻身解放,要求婚姻自主及婚姻法推广宣传的主旋律,生逢其时。到了后来,随着时代进步和变化,剧目仍然久演不衰,就是在当今也有不少人仍然喜欢此剧的原因,恐怕剩下的应该是对音乐旋律和唱腔的欣赏及陶醉吧。的确,《梁》剧的音乐成就不可小觑,戏曲评论界认为《梁秋燕》的音乐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眉户音乐创作的开端和典范。应该感谢和记住那些呕心沥血、辛勤奉献、创造出美好精神食粮的《梁》剧戏曲音乐家。

人们很早都知道《梁秋燕》的编剧是渭南澄城人,《梁》剧创作地是在渭南完成,其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生在渭南所属农村的故事。但巧合的是,为《梁秋燕》剧目创作音乐和写唱腔曲子的也是由三个渭南籍或在渭南工作过的人,携手合作完成的。他们是姚伶、米晞、任应凯,这三位男士都是有才华、多贡献、在业内有名望的戏曲音乐家。笔者翻阅了关于他们众多的资料,简录于此,以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对他们创作出像《梁秋燕》这样多个戏曲音乐精品,表示致谢和敬仰!

姚伶,1923年生,渭南合阳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延安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39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曾为《穷人恨》《游西湖》《梁秋燕》《窦娥冤》等几十个剧目作曲配曲。1956年《游西湖》获陕西省戏曲会演音乐配曲奖。参加搜集、整理出版了《秦腔音乐》《眉户音乐》《新疆民歌》等专著。撰写发表了《秦腔音乐演奏现代戏的两点意见》《马可在民众剧团的日子里》等音乐评论文章,培养了一批表演、导演人才。

为《梁秋燕》剧目作曲的戏曲音乐家

米晞,原名米成义,渭南富平人,1925年生,2011年去世。戏曲理论家、音乐家。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1938年入陕甘边区鲁迅师范学习,次年到陕甘边区民众剧团当演员。1947年编入西北野战军文工团,转战于西北战场。先生曾获蟠龙战役三等功;后来曾荣获抗战老战士纪念章和解放战争纪念章各一枚。1950年组织选派其至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三年后入职西北戏曲研究院从事音乐编创工作。历任西北野战军文工团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和院艺术顾问等职。先生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期在革命现代戏《好男儿》《血泪仇》《保卫和平》《打洛阳》等多个剧目中扮演主要角色。其后从事音乐创作。作品有歌曲《扛起枪打豺狼》《向大关中进军》《解放大西北》,歌剧作品有《宣誓》等。曾为眉户剧《梁秋燕》《粮食》《雷锋》《曲江歌女》《双玉蝉》,碗碗腔《桃园借水》《白玉钿》以秦腔《白蛇传》《智取威虎山》《向阳川》《红灯记》(合作)等剧目担任唱腔音乐设计。另有《战士手风琴练习曲》《眉户音乐》等专著。

任应凯1925年生,虽老家是陕西淳化人,夫人却是渭南澄城业善人,他长期在渭南工作过。任应凯先生1940年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后转至西北野战军文工团、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工作。建国后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1965年省同州梆子训练班集体转交渭南,便跟随其到成立的渭南同州梆子团工作了,后来曾任渭南艺术馆副馆长,直至退休。任先后为《梁秋燕》《两颗铃》等40多个剧目配曲,硕果累累。著述有《秦腔音乐》《眉户音乐》《眉户常用选曲》等。论文有《华阴曲子考察》《曲子唱调互相连接及一曲多变》等。

择录简历之时,会发现为《梁》剧作曲的三位音乐家,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文艺战士,他们对革命有贡献,对艺术事业更有建树,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由衷地致敬!眉户本来就是迷胡,笔者在本文中又把眉户和迷胡混用了,敬请谅解!

注:本文中的图片,均为华阴市迷胡剧团提供的《梁秋燕》演出剧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