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路板上打通机器“血管”

2024-07-03 11:22: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在电路板上打通机器“血管”

机电线路安装、自动控制编程与调试、故障排除、电子焊接……在10小时内完成4个模块的操作,最后让机器平稳地运转起来,这是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项目的比赛内容,也是朱一凡备赛半年期间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24岁的朱一凡是开封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上,他以精湛的技术夺得了学生组的金牌。

打工“打”出的领悟

“初中时期,我的成绩还挺优异。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的内心产生了叛逆和迷茫的情绪,最终选择了退学。退学的那一刻,我仿佛挣脱了枷锁,但不知不觉中又跌入了另一个深渊。”朴实憨厚的朱一凡回想起年少时的经历,语气中略带遗憾。

从2017年辍学到2020年返回学校,三年时间里,朱一凡四处辗转,尝试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饭店的后厨,他起早贪黑,却只能拿到很少的薪水;在电子厂,他夜以继日工作,却常常受到他人的冷眼相待。无数次回想起那个草率的决定,他的心中满是后悔和无奈。

打工期间所遭受的冷漠与嘲讽,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着朱一凡的心。他意识到,只有学到一身本领,才能让自己今后的生活更美好。于是,朱一凡决定重回校园继续学习……

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也就有了柳暗花明的转机。2020年,朱一凡在家长的陪伴下考察了众多学校后决定入读开封技师学院,结合个人兴趣,他选择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赛道。

彼时,重返校园的朱一凡已经20岁,而当时班里最小的学生是14岁,但年龄并未阻碍他前进的脚步。

“我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一定要刻苦学习,翻身就在这一次了!入学时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又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也很吃力。因此,我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这和初中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反差。”回忆入学之初的模样,朱一凡依然充满了激情。

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课堂上,朱一凡惊喜地发现自己很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焊接电线、设计电路,在一次次动手动脑中,他找回了久违的学习乐趣与自信。

回炉“回”出的冠军

开封技师学院的老师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把朱一凡选进了专门培养苗子的培优班。可当真正走上训练场,朱一凡才发现,训练是很枯燥的,不只需要对技能的热爱,还需要强大的内心。

社会上的摸爬滚打,让朱一凡的求学心志更加坚定。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性和乐观,在艰苦繁重的训练中坚守初心,成年累月泡在训练场。

训练初期,他先是潜下心来了解电工项目的比赛内容、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接着,他严格按照教练团队制定的备赛计划训练,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项训练、定期考核等各个环节。他曾经被“如何解决线槽间隙过大问题”困扰许久,但是他从未轻言放弃,在教练团队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总结、改进,渐渐掌握了电工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记得参加河南省选拔赛时,现场评委走到我身边,我会紧张到手抖。”朱一凡回忆起参赛初期经验不够时的情况。为此,教练团队强化了他的抗干扰训练,换场地、换环境,找不同的师生观摩,故意设置压力和障碍。这些训练让他学会了保持冷静、专注于操作、处理好细节。最终,朱一凡成功通过了层层选拔,获得了代表河南省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格。

备赛期间,日复一日的训练让朱一凡深感疲惫。感觉压抑时,他就找身边的朋友、老师、教练聊聊,主动调整心态。训练时,他坚持把大脑“放空”,心里只想着比赛这一件事。慢慢地,朱一凡的抗压能力和操作水平都提升了不少。此外,学院还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比赛压力。

为了保持良好的备赛状态,朱一凡每天都要重复安装、接线、程序编写与调试,以及电子电路的焊接等训练内容,反复做单项训练,一个动作甚至要经过上千次重复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机械化的,但是想要收获好成绩,就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训练到完美。“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想到这些,朱一凡的心一点点坚定下来。

一朝遇坎坷,从容迈步过;奋斗战三载,定将浊浪破。今年5月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面对激烈的竞争,朱一凡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稳健的心态,最终摘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学生组)金牌。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这个曾经的打工仔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打工时的艰辛、训练时的艰苦、比赛时的艰难,像云烟一样在眼前消散。

用匠心筑梦,靠技能闪光,择一业终一生,专一行精一技。朱一凡用一技之长改变了人生轨迹,也用自身强大的能量告诉那些迷茫的少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