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民情日记”记录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

2024-07-03 14:32:0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志强

1997年,时任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雅璜乡党委书记的李春阳在走访时遇到村民求助,他掏出日记本,认真写下了对方的诉求和心愿,“民情日记”自此诞生在嵊州的田间地头。

20多年来,嵊州“民情日记”不断迭代。如今,小本子上的“手写日记”升级为线上的“民情大脑”,从乡村民情到城市社区再到企业,从“解决一件事”升格为“解决一类事”,从服务“个体”拓展为服务“大众”。

在嵊州“民情日记”实践中心讲授专题党课时,嵊州市委书记裘建勇表示,“民情日记”彰显的是为民价值观,汇聚的是解难锦囊计,擦亮的是嵊州金名片,蕴含的是时代生命力,体现的是干群鱼水情。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小小的“民情日记”承载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书写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民情大脑”打通24部门数据

如今,在浙江嵊州,基层干部已经形成一个习惯,那就是随时打开“民情日记”,记下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做到急难愁盼早回应,关键小事快处理。

“小高啊,侬是交通局的,我们经常去王坛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买菜,公交车不方便。”谷来镇马溪村选调生高照一边听村民说,一边在手机端“民情日记”应用页面上记录这个问题。

随后,高照对接绍兴、嵊州交通运输部门和公交企业,讨论能否开通从谷来镇到王坛镇的直达跨县域公交线路。2023年7月7日,从嵊州市谷来公交站开往柯桥区王坛公交站(北)的807B路跨县域公交正式开通,村民从谷来到王坛的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

像高照一样,每天都有很多的嵊州干部通过“民情日记”将数据发送到嵊州“民情大脑”这一大数据后台。“民情大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是否需要多部门协同来作出智能化判断,再交办给相应部门。部门接单后及时实地调研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小笼包是浙江嵊州的特色地方美食,也是产值超百亿的富民产业。据当地不完全统计,约8万嵊州百姓在全国各地开小笼包店。吉昌荣公司总经理、“90后”裘娜正是这8万分之一,顶峰时期拥有15家线下门店。三年前,线下门店经营受阻,十几家门店关得只剩一家“独苗”。

裘娜不想认输,但是,“小作坊”“夫妻店”怎么转型?小笼包销售有没有可能从线下转到线上?直播带货怎么做?裘娜的困扰并非个案。在浙江绍兴嵊州“民情日记”应用上,政府能否帮助8万小笼包从业人员共渡难关的需求热度越来越高。

2023年,嵊州市委、市政府通过靶向分析专题研判,出台《嵊州小吃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布局了4个小吃产业园,新增统标门店1200多家、小吃从业者1100余人,开展小吃从业培训1200余人次,帮助更多像裘娜这样的市场主体逐步实现由路边小店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

裘娜的企业从速冻食品小作坊开始转型,开辟出小笼包速冻生产和直播电商销售新路径。2023年,公司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她也捧回2023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

在嵊州市三江街道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事社区工作十几年的三江街道组织员袁珊珊向记者介绍了如何用“民情日记”的工作方法服务社区百姓。

第一步是需求收集。江南社区把“民情角”设在了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某小区休闲长廊,还定期组织“民情互知会”收集居民意见。

第二步是需求分析。由专职社工团队组成的民情统计员分类汇总民情信息,街道组织召开“民情分析会”来研判问题。“最开始我们也怕是那种空谈的会,结果参加了才发现,这个分析会太有用了。了解了社区居民想什么,我们就能精准去匹配服务。”江南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

第三步是社区联动第三方运营单位、热心居民、社区商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除了有这些村民主动报上来的问题,我们的‘民情大脑’还打通了像政法委、公安、民政、人社、住建等24个部门数据。”嵊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嵊州建立了涵盖残疾人、低保户、“一老一小”等家庭和个人标签的数字档案71万份,能够自动生成“民情热力图”“民情分析报告”,即使老百姓不主动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分析出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难点堵点问题。

嵊州“民情日记”记录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

嵊州“民情日记”记录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

“扩中”“提低”稳就业,“民情大脑”提供决策参考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2年初,浙江发布了“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明确了“扩中”“提低”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实施路径等。

“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扩中’‘提低’是浙江每个地方的‘必答题’。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一些地方对本地居民家庭收入的画像不清晰,进而导致无法提供精准的‘扩中’‘提低’解决方案。嵊州的‘民情大脑’通过百姓的数字档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委员徐志宏评价道。

“依托‘民情大脑’庞大翔实的数据,需要了解哪类人群就可以通过标签迅速筛选。”嵊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为精准服务百姓,尤其是在推进共同富裕、制定“扩中”“提低”方案上提供了科学决策参考。

“扩中”“提低”的关键在于就业。根据百姓的数字画像,嵊州对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农户、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九类“扩中”“提低”重点群体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分类施策。

“越乡嫂”品牌就是一个典型。嵊州市聚焦家政市场的“用工荒”问题,坚持“政府买单、市场定向、校企结合、品牌推动”的工作思路,培育“越乡嫂”家政服务类特色品牌,有力推动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

目前,嵊州已建立市社区学院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和4个实训基地,与宁波、绍兴等地的30个家政类公司平台达成就业合作,向杭州、上海以及深圳等省内外职介所、家政服务公司输出培训学员实现就业增收超1万人次,形成了“培训—就业—创收”的全链式家政服务“增值式”创富模式。目前,嵊州市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嵊州“民情日记”记录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

嵊州“民情日记”记录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

从“民情日记”拓展到“企情日记”

现代城市拼发展,归根到底拼的是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项目、人才就往哪里去。

为了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浙江正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至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如何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转向市场经营主体“要什么、给什么”,从“民情日记”拓展出的“企情日记”日渐成为嵊州了解企业需要哪些增值服务的重要载体。

“项目总投资130亿元,是比亚迪迄今在浙江省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一期项目从开工到通线仅用时8个月,是比亚迪目前建设史上速度最快的项目;已为浙江省带动招引多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嵊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的正是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绍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2022年6月15日,绍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主动通过企情日记通道反映,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上升势头很猛,电池产量出现严重不足,急需加快落地投产,并提出需求:希望为比亚迪项目跟进提供全流程服务,加速落地投产达效。

企业有需求,政府来服务。嵊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一把手”服务专班,实施挂图作战,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比亚迪的落子,嵊州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底气更足了。到2023年年底,嵊州新能源装备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92家,主要涵盖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

关心,不只在新兴产业,嵊州对老底子的传统富民产业更是格外上心。

在嵊州越鲜食品有限公司快速成长为嵊州市速冻小笼包头部工厂的过程中,总能瞥见“企情日记”的身影。

两年前,快速扩张的越鲜食品购置了新的厂房土地,并在全国建立5个冷冻仓提高发货效率,急需资金用于装修和购买设备,但又缺少抵押物,难以贷款,遇到资金难题。以“企情日记”为载体,越鲜食品属地街道和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民泰银行绍兴分行。经过现场调查,该行以三位股东共同担保的类信用形式为其发放了500万元贷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现在,越鲜食品生产车间从原先的2000平方米扩展到了6800多平方米,日均销量近50万个小笼包。2023年越鲜年产值过亿元,带动了当地就业200人。

从百姓到企业,从民情到企情,不间断书写的嵊州“民情日记”记录着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探索。

裘建勇表示,嵊州将加快推进“民情日记”3.0版建设,全方位打响新时代“民情日记”品牌,不断赋予“民情日记”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让“民情日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得以不断传承发扬。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2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