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2024-07-03 19:01:46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艺术片强调导演的个人表达和创造性,致力于对观众思想情感的深层触动,对电影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创新。另外,艺术片常常受到文学、哲学、绘画和戏剧等其他文艺门类的影响。这也就是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的共有特征,甚至有的还故意打破了情节发展的流畅性,制造出叙事的断裂和空白地带,抑制人物情绪的大起大落等等,这些创新的用意,都在要求和召唤着观众更专注和投入的观影状态。

笔者还发现,这些入围影片的题材和主题大都是关于人生的真诚书写。与商业片强调外部冲突和直接冲突不同,这些艺术片中的人物的真正魅力,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内心。

憧憬着的“诗与远方”

总有一些人对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呆板生活心生厌倦,决定改变。他们觉得,人生如果缺少飞扬的瞬间、诗意的时刻,就会在日常琐碎中变为一片苍白。于是,他们不懈地追求内心的诗意与激情,导致与现实世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身心俱疲,伤痕累累。我们可将这群人的人生境遇概括为“在理想与现实中意难平”。

《刺猬》中的王战团是岳母眼中的“魔怔”,是妻子的心病,在旁人看来更有“精神病人”之嫌。因为他的言行举止常常让人感到不解,比如拒绝以“大姑父”或“岳父”的身份,坚持要求对方直呼其名。显然,王战团不愿被世俗规则所约束,而是追求回归真实的“自我”状态;又如为了满足对大海的向往,他竟然潜入了一艘货轮,开始了一段太平洋穿越之旅;再如热爱文学艺术,他乐于在生活中演绎《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由此显得滑稽可笑。这种毫不掩饰真实本性的状态,在王战团看来理所当然,但在其他人眼中却显得离经叛道。

对此,王战团本人也常发感慨,觉得他自己被“卡住了”。我认为,王战团实际上是希望以一种迂回方式抵达一种理想的人生常态,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正是理想不被人尊重的悲哀。《刺猬》的成功之处在于,主创通过有质感的日常生活细节,甚至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展露了生活中那些易被忽视的精神孤独和精神暴力,向那些在窒息般的环境中艰难的呼吸者报以一丝悲悯和敬意。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一间自己的浴室》中,安东尼娅渴望拥有一间私密的浴室,在这里,她可以尽情书写。主创昭示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表达了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立意愿的想象。《院中雪》中,在破败小屋中度日如年的莱万,与远在莫斯科的老友、深陷创作僵局的导演吉维通过互联网重新建立了联系,通过交流,彼此渐渐触及到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影片并没有提供一个乐观的结尾,但当观众看到这两个困顿的人相互取暖,院中飘舞的雪花也变得温柔起来时,会感到命运的轨迹正在或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探寻者“突围之路”

来自现实生活的打击人人难免——或是某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或是某种不期而遇的灾难,或是纠纠缠绕的精神创伤……甚至可以说,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少入围影片就描写了人物遭到打击时,不愿沉沦,努力抗拒迷惘、麻木的状态,渴望并试图找到“突围之路”的故事。

《星星在等我们》中,老张的沙漠植树计划搁浅,导致破产,同时他的身体还出现了问题。这些挫败让他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于是独自驾着一辆陈旧的皮卡驶向沙漠——也许是想了却一切。沿途,老张邂逅了三位陌生人,这三人坐在老张的皮卡中,朝各自的理想之地前进,星星在宇宙深处闪烁,为他们的旅途保驾护航,老张似乎也籍此找到了自己的突围之路。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成年人》的主创全程使用手持摄影机进行小景跟拍,在纪实性的氛围中,用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截取了一个14岁少年安东尼奥的生活片段。在父亲的莽撞和欺骗中,一个少年从茫然无措到不屈不挠的成长努力,虽然有些笨拙,但都那样动人。这部电影以细腻的叙事道出了导演心目中关于成长和真理的深层思考——成长不只是学会照顾自己,更重要的是拥有直面真相的勇气。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比较之下,老张心如死灰,安东尼奥则表现得顽强、坚韧、积极担当。从不同人物的心态中,观众不仅看到了一幅多彩的人生风情画,更领略到生命意志的多元化——有人以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重担,有人在破产的压力下陷入颓丧,这两类人看似精神面貌迥异,但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面对生活打击,其实都心存不甘——这正是生命不会陷入真正死寂的活力源头。

完成着“自我适应”

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生活的不完美,完成“自我适应”,这是人生的必修课。许多电影的主人公籍此发现了生命的真谛,实现了成长。

在《她的重生》中,安娜在度过了15年牢狱生涯后重获自由。然而周围的异样目光仍然汹涌,无情地掠夺了她重生的勇气。安娜远离故土,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重新开始,然而过去的阴影始终环绕在她的身边。她需要面对被封闭、恐惧、偏见所笼罩的世界,填补那些被岁月留下的黑暗空洞,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离婚》中,当丈夫轻率地说出“离婚”时,泽丽卡第一次意识到丈夫从未真正珍视她,甚至从来没有感激她对家庭的付出。主创看似是在表现一个传统的哈萨克斯坦家庭如何在时代洪流冲击下濒临瓦解,但观众也可以发现泽丽卡的出走是一种反抗——反抗不如意的生活,反抗没有尊重的亲人和没有温暖的家庭。

《我生活的两个世界》叙述了一对聋哑夫妻与他们的孩子的故事。随着五十岚步入校门,他痛切地感受到父母无法和大多数人交流的尴尬。在他身上,观众见证了一个“健听男孩”的心理嬗变轨迹——因为父母残疾,他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强,直至自我逃避,痛苦崩溃。于是五十岚对父母的情感变得复杂起来,从依恋到疏远再到怨恨,最终与父母、与自己和解,令人动容而又信服。其实,主创通过一个特殊的故事,反映了一个十分普遍的青春成长的问题,即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从最初对父母的依恋和崇拜,转变为理智的认知和深刻的洞察。在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一个人可能产生对家庭的抱怨和排斥;但是年岁的增长又同时能让一个人逐渐领悟到血脉亲情的珍贵,深刻地体会到普通的父母正是自己生命中坚实的后盾和支持。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上述影片虽然题材风格多样,但都对人生作了深入的探询与人文的关怀,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生活画卷,一段段绵长、深沉的情感纽带,平凡而又执著的人生态度让人动容

龚金平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感谢您参加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影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提升未来电影节的服务质量和观众体验,花费您几分钟时间,请根据您的真实体验来填写这份问卷,本次问卷不记名,感谢您的支持,谢谢!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影评精选|关于人生,真诚而多元的书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