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心医院:听建院元老讲建院故事

2024-07-03 20:09:00 - 南海网

南海网记者沙晓峰

62载风雨兼程,三亚中心医院101位建院元老筑梦启航。

岁月如诗,医者如歌,他们筚路蓝缕,赋予医院丰厚底蕴,使其不仅成为治病救人的圣地,更是医者仁心与智慧的结晶。

7月3日,记者走近建院元老,听他们讲述建院故事。

三亚中心医院:听建院元老讲建院故事

丁文祥、寿立兰:治病救人是他们从医生涯最生动的写照

1962年,丁文祥、寿立兰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海南支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当时年仅21岁的寿立兰二话不说,便简单收拾“家当”后,跟着27岁的丈夫丁文祥举家来到三亚。

初到月川村院址,院区大部分都是荒地,遍地长满齐头高的野草。和艰苦的环境相比,让他们不习惯的除了沟通上的障碍,还有饮食上的差异化。丁文祥和寿立兰都是北方人,常以面食为主食,由于当时物资匮乏,三亚以木薯作为食物,起初他们吃起来并不习惯,后来随着吃的次数增多,才逐渐适应。

三亚中心医院:听建院元老讲建院故事

建院初期,寿如兰是供应室的护士,丁文祥是外科医生,由于建院初期条件较差,科室没有细致划分,医疗设备也比较简陋。作为外科医生,丁文祥耳鼻喉、脑、阑尾、胃等各种外科疾病都要诊疗,还要开展各种手术,手术地点除了在医院里,有时候还要到各个农场。寿立兰说,当时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却感觉十分充实。

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丁文祥还注重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医院创三甲期间,原本60岁应该退休的丁文祥,推迟到了63岁,与全院医护人员一起攻坚克难,完成三甲医院的创建迎评。

当问及对青年后辈的寄语时,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踏踏实实治病救人。”这句朴素的话语不仅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他们从医生涯最生动、朴实的写照。

安玉华:这里的人很好,我们跟病患关系就像朋友一样

直到今天,今年86岁的安玉华老人,依然忘不了那段“艰苦又充满干劲的日子”。1962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安玉华和丈夫以及其他99位同事一起,乘坐南下的火车来到三亚。

“当时说是医院,其实是坐落于月川村里的原崖县县委党校旧址,仅有几栋旧平房和茅草屋,周边全是杂草丛生的沙土地。”安玉华回忆。三亚天气热,蚊虫多,大家一开始都不适应,但是没人喊苦喊累,反而觉得干劲十足。

“国家让我们来,那就证明这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做好。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困难,凭着一腔热血,一砖一瓦地建设医院,将旧房子改造成病房,上山挖草药,渡河送病人,一件件去克服困难。”安玉华说。

安玉华刚来时在传染科当医生,就诊环境很艰苦,病房简陋,加上当时重度性痢疾、小儿麻痹症情况很多,抢救技术还比较落后,死亡率很高。“当时条件艰苦,我父母都叫我回去,但是我都坚持留了下来,一方面是我不能辜负上级的信任,另一方面是这里的人很好,我们跟病患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有时候他们还会特意登门拜访表示感谢。”

刘丕显、李德英:三次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建院元老刘丕显、李德英对农垦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今年89岁的建院元老刘丕显不仅是建院元老,还曾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1962年,当听说海南建设需要大批医护人员时,刘丕显二话不说向组织申请,带着妻子李德英和1岁多的孩子跟着队伍前往三亚。“那个时候三亚的条件艰苦,气候环境恶劣,但是听说医疗人才很紧缺,百姓需要我们,我们就来了。”刘丕显说。

当时,刘丕显在理疗科当医生,负责治病救人;妻子李德英则当会计并进修学习,负责组建医院的病案室。刘丕显回忆,当时天气很热,来自天南地北的职工并不适应三亚的气候,很多人身上都长疹子、起水泡,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说过苦和累,也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

让刘丕显印象深刻的是,在医院盖放射科大楼时,大家辛勤劳动了一天,虽然很累,但都觉得很值得,谈笑间对未来充满期待,对把医院建设好充满信心。就这样,在院长的带领下,干部职工们一边工作,一边劳动,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开院的目标。

王则景、彭奇生:耄耋之年仍心系医院发展

作为三亚中心医院的第一批建院元老。当时年仅25岁的王则景和27岁的丈夫彭奇生,跟着其他99名同事一起,带着一腔热血,乘着火车从黑龙江南下前往海南三亚。

“来前有人开玩笑说海南资源很丰富,躺在床上就能摘到椰子,大家对此充满期待。”王则景笑着说,“但几经周转来到三亚后,发现这家”医院“除了几间破旧的小瓦房,什么都没有。但是院长(医院首任院长许成余)告诉我们,国家让我们来,就是要把这里建设好,把这里发展起来。”回想起那段岁月,今年86岁的王则景老人仍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几间小房屋,喝水仅靠一口水井,就诊设备还是大家带来的几件简单的仪器。没有房住,就自己动手盖茅房;没有菜吃,就开荒种菜;没有柴烧,就上山砍柴做饭。

就这样,包括王则景、彭奇生在内的101名建院元老化身“垦荒者”,硬是在一片荒野之中,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砖一瓦将医院建设起来,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开诊,顺利完成“当年南迁、当年开院”的目标。

1994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王则景迎来了光荣退休。但是“爱管闲事”的她始终心系医院的发展建设,经常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医院新闻动态,积极向医院建言献策。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女儿就在其影响也成为一名护士。

陈顺玉:尽管建院初期条件很艰苦,但是她没有“劝退”过自己!

今年87岁的陈顺玉常用“劝退”来表达退缩之意,她说:“从当时以几间破旧的茅草房建成的医院,发展到了现在的三级甲等医院,我真的感到很开心很自豪。”说到这里,陈顺玉也是满脸自豪。

如今,陈顺玉已成为三亚中心医院的第一批建院“元老”。但是,当初选派赴海南支援农垦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员名单里并没有她。但是她不甘心,经过多次申请,终于如愿。

“刚来的时候,生活真的非常艰苦,我们一起来三亚的101人,就我自己是朝鲜族人,因饮食习惯同海南有着很大区别,短短几个月,我就从100斤瘦到78斤。”陈顺玉说,“我有几次可以调去更好医院的机会,但我都没有‘劝退’自己的想法”。

多年来,陈顺玉带着一批批刚上岗或者护训的护士展开工作。她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护士。她说:“正是由于老一辈医护人员的持续努力,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医院才有了更好的今天。”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韦晓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