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规划!惠州这26宗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100亿元
近日,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印发实施。
作为指导我市
“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
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
我市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
惠州布局的在建(续建)和新开工
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共计26宗,
总投资约1100亿元。
现状
基本形成供应安全、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体制完善、产业升级的能源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7.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61%、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24%;到2020年底,我市原油加工能力达2200万吨/年,位居全省第一;到2020年底,全市天然气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0.2%,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
《规划》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市能源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应安全、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体制完善、产业升级的能源发展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的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市被赋予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大亚湾、稔平半岛及周边区域能源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
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优势,我市加快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推动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和新兴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能源动力电池、电力生产及应用、能源装备、能源仓储为主的能源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
目标
电力装机总量跃居全省前列
“‘十四五’期间,我市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规划》由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组织编制,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进入深刻调整阶段,正在加速向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新增长极,这对我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但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日趋复杂,能源供应、市场竞争和创新变革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而我市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的国内一流城市,需要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能源需求也不可避免会持续增加。
为此,《规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5个方面设定了我市202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更加安全可靠,其中明确,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约500万吨标准煤,本地电力装机容量达2155.8万千瓦,电力装机总量跃居全省前列。
从效率角度提出,能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火电供电煤耗和电网综合网损率进一步降低等。
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包括清洁能源逐步成为我市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提高至49%。
能源技术更加智慧创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级。
在能源服务方面,“更加普遍均衡”成为“十四五”的目标,其中包括乡村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等。记者留意到,《规划》提出要实施“农系能源”工程,补齐农村能源建设短板。
重点任务
以白沙湖、太平岭两个片区为发展支点建设能源科技岛
着眼于我市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国际先进能源科技创新中心,《规划》从增强能源安全供给保障、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促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六大项重点任务。
围绕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惠州布局的能源领域在建(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共计26宗,总投资约11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1宗,另外还有6宗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记者留意到,《规划》的含“科”量高,明确提出要加大能源“卡脖子”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攻关力度,打造自立自强的能源科技体系,逐步建成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并安排了加快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岛建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扩大能源领域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等4方面重点工作。
其中,备受关注的能源科技岛的建设内容更加细化,即以白沙湖、太平岭两个片区为发展支点,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LNG接收站和核电等项目,围绕能源创新、装备制造和新兴能源科技发展,建立能源企业孵化器,引入国内知名能源研究机构及具备能源高端资源的“五大”“四小”等能源企业,力争在惠州设立集工程设计、研发试验、评估测试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研究中心,规划发展核电装备和核电下游产业,引进光伏面板、风电风机、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探索推动海水淡化及电解水制氢、氢能利用产业发展;争取发展LNG-天然气制氢-冷能捕集CO2-CO2利用产业链及冷能利用产业,切实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规划》提出,协调推动惠州学院、市高职院等本科、专科院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设立石化能源新材料相关专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