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

2024-08-03 06:56:05 - 南宁晚报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谢柳媛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我国登革热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花斑蚊”。

登革热流行区和流行季节

登革热多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主要来源国为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我国出现病例多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区,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1月是发病高峰期。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可以快速传播扩散。

蚊子叮咬也能致病引起死亡?

小小的蚊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蚊子能传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基孔肯雅热、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每年因为蚊子间接或直接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超过其他动物。而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少数病例为重症,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引起死亡。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登革热常急性起病,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专家提示,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曾经到过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或者您的居住地、工作场所周围1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有蚊虫叮咬史,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痛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并且主动向医生说明您的旅居史,以尽快得到诊治。医院会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等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登革热诊断。

登革热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登革热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我国尚无上市的登革热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该如何做好居家防蚊,远离登革热呢?

今年雨水、高温齐上阵,且持续时间长,给蚊子创造了黄金生长期。尽管登革热来势汹汹,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常见传染病。预防登革热可以这样做:

1.家庭环境防蚊灭蚊。消灭成蚊,清除蚊虫滋生地(指利于成蚊产卵、蚊子的幼虫成熟生长的地方)。住家周围外环境植被可用杀虫剂杀灭伊蚊成蚊,在房间内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驱蚊灭蚊。伊蚊在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在它们活跃的时间段用杀虫剂事半功倍。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及时清理家中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易积水处,有盖子的盖上,能换水的勤换水,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水生植物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食蚊鱼。

2.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外出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外出游玩尽量少在水或草丛旁边玩耍,尤其是傍晚时分。

3.及时就诊。有流行地区旅居史,有蚊虫叮咬史,出现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避免传播他人,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