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于漪出版600余万字修订版全集:直面现实问题的“草根教师”实践

2023-09-03 06:25:46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94岁于漪出版600余万字修订版全集:直面现实问题的“草根教师”实践

9月2日上午,十二卷、600余万字《于漪全集》修订版在上海图书馆首发。

2018年,《于漪全集》第一版出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的全集。2019年9月,于漪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如今已94岁高龄的她依然笔耕不辍,对当下教育教学的困境、成因、出路给予深入剖析,形成了丰富且独到的教育见解。此次《于漪全集》全面修订,增补近50万字,其中不少文章、报告、书信写作于近五年。

面对十二卷新书,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董少校不由感慨:“一本本新书就像一块块基础教育的砖块,建起了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厦;也像一座高耸的山,于漪老师用70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构建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大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于漪老师是教师的理想、是理想的教师,她也是一座山。”

以视频形式向现场读者致意的于漪说:“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风行的年代,纸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纸质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种种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教育出版社能对我这名草根老师的教育论述策划进行修订,并一一落实,我十分敬佩。”

94岁于漪出版600余万字修订版全集:直面现实问题的“草根教师”实践

94岁于漪视频致辞

“于老师对出版社来说不仅是一名作者,还是我们做教育出版的精神导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提出一个困惑,“中国教育研究界比较热衷于引进、介绍、研究西方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但对新中国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总结不多。这几年,我们有意识地通过出版,对本土成长起来的基础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我们认为这个工作是站得住脚的。一个简单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就举世公认,这个成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而这一代人是中国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总结中国现代教育理论,我们责无旁贷。”

现场,多位《于漪全集》编委讲述了自己眼中的于漪和她的教育思想。

语文特级教师、市北中学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陈军说,“于漪老师是慈爱的长者,也是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草根教师。她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证都是在课堂鲜活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是跟青少年学习成长同步而行的。《于漪全集》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跟随青少年成长‘长出来’的,一个字、一个字都是成长的脚印。在这洋洋600余万字中,充溢着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植根实践、直面现实问题,于漪老师的理论不是在象牙塔里的,而是面对教育现实有感而发、针砭时弊的。”

在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眼中,于漪就像“教育界的袁隆平”,是“种麦子、种稻子的人”,是“在基础教育的广阔田野上解决粮食问题的人”。他特别欣赏于漪老师把课堂质量视作孩子的生命质量,“我们的教育如果失去了生命体验,就是死的教育,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学科,课堂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就是死的课堂。于老师说课堂就是一首歌,课堂就是生命成长的‘歌场’。学生的成长绝不是单一的分数追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丰富,使得于老师的课堂营养特别丰富。”

“最享受的就是听于老师讲故事,拉家常。”语文特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友说,于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有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本领,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001年,电视台做一档节目,记者采访于老师时,她一口气报出了上世纪60年代所教的那一届98位学生的名字,娓娓道来学生们的特点。40多年了,这些学生走进了于老师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秘书长兰保民分享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于漪全集》中蕴含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密码,于老师秉持的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她给予学生们无差别的爱,又采用了有区别的教法。”

“我们常说高等教育是龙头,基础教育是基石,《于漪全集》就是基础教育思想的集成体现。于漪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在上海这块土地上,上海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培育先进的人才,十分关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说,于漪老师从来都说自己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她的人民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最值得学习的,“时代在发展,‘今天怎样做老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94岁的于漪老师还在直面时代、直面人生、直面问题,回应人民大众和教育界新的关切,这是于漪教育思想保持生命活力的奥妙所在。”

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