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2023-09-03 08:05:22 - 扬子晚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78年前的今天,中国结束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江苏已发布的200个红色地名中,有93个与抗战有关。连日来,记者重访省内多个抗战纪念设施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抗战红色地标,触摸、了解抗战史中厚重的红色记忆。

抗日山烈士陵园:

英雄之山丰碑永存

“同学们,在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发起青口战役,此役涌现出著名的‘青口十八勇士’……”8月31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抗日山上举行。同学们手捧鲜花,跟随抗日山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于雪,拾级而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抗日山烈士陵园、凭吊抗战英烈。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抗日山烈士陵园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全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陵园内高高的纪念塔上,矗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雕像,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以守卫的姿态,面朝大海的方向。塔碑后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一支18人组成的特殊部队,他们就是“青口十八勇士”。

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团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历时1周,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取得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的首次大捷。之后,主力部队战略转移,教导二旅6团1连的18名指战员奉命掩护,在青口与日伪援军血战,除1人外全部牺牲。

为纪念“青口十八勇士”和抗战以来教导二旅牺牲的所有烈士,1941年7月,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政治部决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建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跑了很多地方,最后选中赣榆西部马鞍山。

1944年7月7日,抗日山烈士陵园建成,滨海区各界人士5000多人隆重集会,悼念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马鞍山也随之更名为抗日山。如今,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亩,分为8个坡段、363级台阶,建有1845座烈士坟墓。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抗日山烈士陵园

“近年来,展馆从提升馆藏条件、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文物、图片、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强化馆藏陈列物的动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抗日山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贺龙广说,“目前,我们启动了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很多从未展出过的革命文物今年将对外展出,布展面积达1270平方米。”

2014年9月1日,抗日山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了讲解,我们深受感动。革命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铭记他们的精神,自强不息,建设伟大祖国!”在抗日山东墓群的抗战烈士墓前,少先队员代表谷乐欣说。

“这里每年接待7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凭吊。每逢清明,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今年暑期学生参观超3万人次。”贺龙广说。

“抗日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在抗日战争中就修建完成的抗日烈士陵园。在连云港,还有小沙东海战纪念地、苏鲁交通线旧址、符竹庭将军殉国纪念处等10个抗日红色地标。”连云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袁振宝说。这些抗日红色地标,饱含着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火车站里的纪念碑:

那场夜袭战光耀八十四载

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站,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文显示,84年前,这里发生了当时震惊中外的“夜袭浒墅关”战斗,驻守浒墅关站的日军警备队被全歼,此碑是为纪念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建。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夜袭浒墅关纪念碑

8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浒墅关站瞻仰纪念碑。刚进车站正门,远远就看见不少游客,其中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的。

“你们看,图上是新四军战士在跟日本鬼子战斗……”苏州市民邱佳俊带着10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打卡”纪念碑,他指着碑旁的展陈图片给孩子介绍。“以前不知道浒墅关站所在位置还发生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恰好孩子学校整理了一批苏州红色地标让我们暑期参观,今天特地带孩子来参观学习。”邱佳俊说。

“我家就住在苏州高新区,离浒墅关站不远。这些新四军烈士为了保家卫国长眠在这里,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学生李雨佳说。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夜袭浒墅关纪念碑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站浒墅关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暑期,来纪念碑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率6团1000多名战士从镇江茅山地区出发,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开辟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浒墅关是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关隘,距苏州城10余公里,驻有日军警备队30多人。为扩大东进影响,江抗总指挥部决定袭击浒墅关火车站。

1939年6月24日夜,江抗部队从无锡梅村出发,首先进攻吴县东桥镇伪警所,再兵分两路,一路直插浒墅关,一路攻击黄埭伪军,实施“打黄援浒”。担任主攻的江抗二路部队深夜进抵浒墅关,对戒备松懈的日军发起突然袭击。经半小时激战,毙伤日军警备队长等20余人,烧毁营房2座,炸毁铁路道轨100多米,迫使沪宁线中断3天。得知战斗胜利的消息,上海《申报》《新闻报》等报纸纷纷报道,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还将此次战斗写成通讯。

“‘夜袭浒墅关’战斗的胜利,壮大了江抗的军威,鼓舞了日军铁蹄下苏南东路地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浒墅关镇宣传办原负责人詹晓平曾参与纪念碑的修建,多年来,詹晓平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他发现,这场战斗在民间影响甚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被改编为《智取浒关站》连环画。

詹晓平介绍,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在“夜袭浒墅关”战斗见证人、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老战士裘霜耕的提议下,相关部门在浒墅关站建起“夜袭浒墅关纪念碑”。经几次扩建、修缮,当地在纪念碑基础上建成“夜袭浒墅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增文化长廊,展陈“夜袭浒墅关”战斗、江抗战斗历史概况。

记者从苏州市民政局了解到,苏州目前公布的59个红色地名中,和抗战有关的占一大半。接下来,苏州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名的保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水乡人红色记忆的起点

初秋的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静谧美好。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向西,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步行几分钟,便来到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这座伫立水乡百年的普通民居,是东浒人红色记忆的起点。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步入厢屋,进入庭院,党旗和入党誓词映入眼帘。走进堂屋,大屏播放的视频再现抗战烽火岁月,一群探索救亡图存的热血青年留下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身为陶行知学生、上海抗日救国总会成员的进步青年盛坚夫回到衣胞之地东浒垛。他在村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吸引了许多青年人。

泰县县委成立后,身为里下河武装负责人的盛坚夫以东浒垛为中心,以前期骨干力量为基础,建起100多人的青年抗日大队。这期间,盛坚夫在东浒垛发展了汤铭、盛秋实等一批共产党员。1939年2月底,兴化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东浒垛党支部成立,盛坚夫任支部书记。

“到1944年10月,东浒垛党支部已有22名共产党员,是里下河地区党员最多、力量最强的一个党支部。”讲解员盛主成告诉记者,今年3月,这22名共产党员中当时唯一健在的汤振年也与世长辞,“但是他们留下的红色精神,我们将传承好、发扬好。”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在旧址斜对面,是东浒村在2018年新建的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展陈当年东浒垛党支部共产党员生平事迹、新时代东浒村党建工作等。目前,已有5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放大红色地标效应。”周庄镇党委书记吉金楼说,该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前来参观学习,开设“红色课堂”,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在水乡兴化大地,现有跟抗战有关的红色地标12处。“从1940年秋冬兴化抗日根据地开始创建至1945年9月兴化城被收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兴化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化市党史方志办党史宣传编研科科长朱存安说,在这块土地上,有20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和近千名抗日武装人员献出宝贵生命或重伤致残,其中有史料记载的兴化革命烈士共333名。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

一“镜”穿越战火纷飞的年代

戴上一副“眼镜”,面前的画面就“活”了起来;手指点一点,一“镜”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高邮的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一场AR全景沉浸式体验令人震撼。7月1日,全省首个AR体验红色文旅项目在这里上线。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被称为“裂痕”的抗日甬道里,游客用手触摸眼前的“音符”,耳边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旋律随即响起。“游客根据光标和语音提示触碰指定区域,就可触发不同的互动内容,感受交互沉浸的游览模式。”讲解员徐高菲介绍,在125米长的甬道里,设计师用14个篇章,再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而昔日高邮百姓口中的“洪部”已成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的主体展馆,这里所记录的是1945年12月19日至12月26日这7天里,高邮战役的全景。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

迈入主展馆肃穆的大门,一面电报墙引起记者注意。其中一封粟裕将军的电报还原了高邮战役的来由。在日本宣布投降4个月后,苏皖边区政府南面高邮城内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决定集中15个团兵力,发动高邮战役。19日晚,我军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外围据点除东门的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21日,日伪据点陆续被攻克,日伪军的退路被切断……直至26日凌晨,在我军多路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随着日军大佐岩崎学将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呈交给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高邮城迎来解放。主展馆在当年相同的位置,用蜡像重现了受降场景。

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徐高菲接到非常多的电话,都是预约前来参观的团体,平均每天预约五六场。“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成为国家级抗战遗址。这里还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等。”徐高菲说,自2014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共接待320多万名海内外参观者,今年暑假接待5.5万余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金亦炜赵芳陈悦勤张红军董鑫李鑫津唐悦通讯员张南宁陆毓娴顾天晓管祥武沈晴马健实习生董鑫亮

南京大学生志愿者为抗战纪念地“画像”

让抗战史在三维重建中更加可感

9月1日下午4时,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飞临墓区中央的抗战时期中共苏皖区党委副书记邓振询烈士墓上空,环绕墓地不断变换角度拍照。无人机盘旋拍摄后,5位大学生环绕墓地,用手机从各个角度拍摄细节。仅一座占地约两平方米的墓地,采集照片就有上百张。

和普通游客拍摄不同,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三维建模采集素材。“傍晚或阴天光线柔和时做采集最好,太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曝光过度,有的角度采集不到细节。”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专业大二学生曾子鑫说。夜幕降临时,曾子鑫和同班同学们坐公交、乘地铁,花了近两个小时回到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赶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他们完成又一处南京抗战纪念地的记录工作。

晚上,曾子鑫马不停蹄运行3D建模软件,导入和处理搜集到的素材。不停添加控制点、处理特征点,调整视角,缩小重建区域,观察是否有残缺……几个小时后,邓振询烈士墓1∶1三维模型基本完成,可以任意拉近推远、自由高低俯仰,周边细节一如实景,背面碑文清晰可阅。

这是这个给自己起名为“红色青春探寻小队”的志愿者小团队,完成的第6处南京抗战纪念地三维模型。团队牵头人部宇涛告诉记者,在选择今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时,大家萌生了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探寻红色纪念地结合起来的想法。“我们虽然在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但对南京有多少红色纪念地、都是什么样子并不十分了解,就想用我们掌握的技术把这些纪念地留存下来,这样能更好地向大家宣传,也方便大家纪念。”踏勘了浦口区石村抗日英雄纪念碑等多个抗战纪念地的胡庆洋说,“最初以为就几十个,但梳理出来有几页纸、100多处,其中相当一部分和抗战有关。”

三维模型演示效果颇为不错。记者了解到,简单的模型需要百余张照片,复杂的往往要数百张才能较为精确地复现。第一次用摄像制图法进行三维重建,志愿者们“交了不少学费”。“图片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有时也不能一次性采集完成。”曾子鑫说,比如皖南事变三烈士墓,中间墓地采集很顺利,两侧墓地被茂密植被挡住了细节,三维模型就有缺陷,有的要再去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采集。有的纪念地单靠手机无法采集到全貌,像在邓振询烈士牺牲地建设的仲铭亭,就需要通过无人机协助采集其顶部信息。有的高大纪念碑所在区域禁飞无人机,志愿者们目前还没能想到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办法……

志愿者们坦言,相比一个又一个技术困难,其实寻访踏勘更难。胡庆洋说,南京许多抗战纪念地在远郊甚至野外,有的只有文献记载但地图没有标注,有的地图标注偏离实际地点,有的烈士墓迁葬后已不在原地……

他们已完成的6处三维模型中,有皖南事变三烈士墓这样广为人知的纪念地,也有邓振询、吴焜这样不太为人熟知的烈士的纪念地。“大家去过很多广为人知的红色景点,我们希望用三维重建的方式带大家游览更多不为人们熟知的红色纪念地。”志愿者孙雨旸说。

“这次寻访重建让我们接触到更为具体、生动可感的历史。”部宇涛表示,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吴焜烈士墓。寻访费了周折,也让他们记住了这位抗日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吴老虎”,以及他率部突袭苏州浒墅关火车站击毙数十名日伪军、截断宁沪铁路、夜袭上海虹桥机场火烧4架敌机等传奇故事。

“这种形式的复现还基本没有人做过,这是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很有意义的一种方式。”指导老师、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周正龙表示,“这样方便大家更快捷地看到抗战纪念地全貌。未来如能结合电子地图街景标注出精确点位,就更方便网上纪念和现场寻访了。”学院为志愿者们提供无人机等设备,支持他们将这项工作持续进行下去。开学后,还将有更多同学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努力将南京的红色纪念地逐一采集、三维重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月飞

谁在隐瞒日本战争罪行?!

——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战展板难以展出引发的愤慨

“我就是用这把手术刀进行人体活体解剖的,我做了不是人该做的事!”32年前的1991年,侵华日军731部队原队员胡桃泽正邦把当年进行人体活体解剖的手术刀交给日本人久保田昇时,内心充满了负罪感与忏悔。

现年93岁的久保田昇曾担任“为了和平的信州战争展实行委员会”会长及“饭田市和平资料收集委员会”会长。在久保田昇推动下,胡桃泽在1991年举行的“为了和平的信州战争展”上首次公开讲述了其在731部队进行人体活体解剖的经历。“我参与了300个人体活体的解剖,其中100个,我是作为助理参与的,另外200个,我是主刀。”

还原历史真相梦想破灭

1991年起,设立常设展馆展示731部队成员的证物证言、还原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细菌战的历史真相,成为久保田昇以及“为了和平的信州战争展实行委员会”会员们的心愿。尽管他们为此奔走了32年,这一心愿至今仍未实现。

2015年,长野县的“饭田市和平祈念馆资料室”成立。2022年5月,由饭田市出资修建的和平祈念馆竣工。历时30年的梦想即将成真,久保田昇等人感慨万千。

2022年6月,就在“饭田市和平祈念馆资料室”准备把有关731部队的展板搬入和平祈念馆时,饭田市教育委员会突然通知说,与731部队相关的展板不得在馆内展示,“南京大屠杀”这一说法也必须换成“南京事件”。久保田昇等日本和平人士多年来的心愿瞬间被击碎。

清水英男曾是731部队“少年队”队员,当年在731部队总部的标本室里,清水曾看见各种各样被解剖的人体器官浸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瓶子里。

清水的亲身经历、胡桃泽从731部队带回的手术器具、盖有“石井部队”(731部队曾以“石井部队”的名义进行细菌研究)印章的书籍《人体解剖学》等证物,加上胡桃泽讲述731部队罪行的证言以及731部队其他亲历者的印证,都在揭露731部队曾发动细菌战并在中国实施活体解剖的罪行。

谁在隐瞒日本战争罪行

面对大量确凿证据,饭田市教委依然拒绝让有关731部队的展板进入和平祈念馆。

吉泽章告诉记者,饭田市教委曾拿出一份2003年的“国会答辩记录”,并称之为所谓“国家见解”。记录上写着:“日本政府虽承认731部队的存在,但并不承认731部队进行细菌战的事实。”这一所谓“国家见解”遭到日本专家的驳斥。日本“15年战争与日本医学医疗研究会”前会长原文夫对731部队的罪行研究颇深。他致信饭田市教委,批判其所谓“国家见解”根本站不住脚。

“东京地方法院在2002年8月的判决书上认定731部队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细菌武器,虽然该判决驳回了原告提出的谢罪和赔偿要求,但全面认定日军实施细菌战的事实,这是日本官方的判决。”原文夫说。

同饭田市教委无数次沟通无果后,“思考饭田市和平祈念馆之会”成立大会于2023年1月举行。久保田昇戴着助听器登台发声:“饭田市和平祈念馆不展示与731部队相关的展板,应该对此抗争!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战争的加害与被害问题。”

93岁的清水在会上再次讲述自己在731部队的亲身经历并哀叹道:“现在的日本政府已完全不让提战争加害问题。”

迫于压力,饭田市教委终于在今年2月召开研讨会,讨论有关731部队的展板问题。但研讨会的结论却是:“展板内容过于残忍,已超出日本学校教材范围。”

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

饭田市和平祈念馆展厅内“战争的残酷性”这一大标题下面的墙面本应展出有关731部队的展板。如今,墙面依然空空如也。

今年7月30日,“思考饭田市和平祈念馆之会”举办学习会,邀请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揭露731部队罪行,年迈的久保田昇和清水参会并呼吁政府正视历史。

吉泽章在会上汇报了与饭田市教委斗争的结果:“介绍731部队的8块展板依然不允许展示,目前教委给出的方案是用1块展板介绍东京地方法院有关731部队曾实施细菌战的判决书,但731部队实施人体活体试验的内容以及胡桃泽正邦、清水英男等证人的证言依然不让展示。”

“二战期间,日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最骇人听闻的就是731部队,”久保田昇气愤地说,“但日本从未彻底反省,这导致日本至今对相关历史的认知暧昧,还影响到地方政府,这才是饭田市教委不让展示有关731部队展板的最根本原因!”

面对日本政府企图隐瞒侵略历史真相的做法,久保田昇深感痛心。(新华社记者郭丹李光正岳晨星)

重访抗战遗迹聆听历史回响: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