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的发展切不可跑偏方向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潘琳娟
最近有网友爆料,使用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提问“中国人诚实吗”时,得到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人”的回答。早前,另一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在回答“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时,竟给出了“中国人小眼睛小鼻子小眉毛,什么四大发明,历史是可以捏造的”等答案。
儿童智能手表离大谱、毁三观的雷人回答,一下子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既震惊又愤怒,纷纷予以强烈谴责。品牌方、软件方紧急回应称,答案来自网络文本的动态抓取,未经官方审核,今后将加强排查整改。
看似是用户随机测试发现的个别问题,实则暴露出了儿童智能手表逐步向智能手机靠拢的整体趋势和潜在风险。起初,为了方便家长掌握孩子行踪、确保人身安全,具有打电话、定位等功能的儿童智能手表受到了广泛欢迎。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迭代,儿童智能手表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配置的功能越来越多样,俨然成了一只缩小版的智能手机。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辨别能力缺乏、自律意识薄弱的少年儿童,可能产生价值观扭曲、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等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和社会的警惕。
少点“产品思维”,回归儿童属性。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儿童智能手表的设计开发遵循着电子产品一贯的逻辑,那就是借助着技术的升级和功能的叠加,持续打造卖点、增加用户黏性。但值得警醒的是,儿童智能手表的用户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厂家和平台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应照搬成人用户那一套“产品思维”。与其想方设法增加博人眼球的功能、上架五花八门的软件,不如少一些社交属性、娱乐属性,从助力儿童健康的角度出发,把真正有用、有益的软件做精做优,让儿童智能手表发挥原有的价值,避免孩子沉浸在智能产品的世界里。
从严从细把关,守护身心健康。儿童智能手表的部分功能和软件,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但如果缺乏内容把控和过程监管,那就很可能得不偿失。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在出台硬件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软件内容的引导和规范,立规矩、提门槛、强约束,坚决抵制、严加防范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内容。另一方面,儿童智能手表的生产者、品牌方以及相关软件的运营平台等,要积极主动担起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构建完善内容筛选、审核、整改、处置的全流程机制,确保防患于未然,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无论儿童智能手表如何发展,都不可跑偏方向、没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内容底线必须要牢牢守住。我们由衷希望,在健康成长道路上,儿童智能手表、学习机等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电子产品,千万莫当“绊脚石”,而要努力成为“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