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2024-09-03 17:45:06 - 福建东南网

“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开展,福建省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网主办,龙岩市委网信办、三明市委网信办和东南网承办,长汀县委宣传部、宁化县委宣传部协办,组织中央及地方网站采编骨干、高校师生等共同来到红军长征出发地,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谱写新时代长征画卷。

这里是万里长征最远出发地,这里是毛泽东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苏区重点县,这里就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8月30日上午,“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采访调研团来到此地,首站前往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长征精神。

看,万里长征最远从这出发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的标志性项目,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自2021年开馆以来,已先后接待党日主题活动和干部培训团队7100余批次,入馆学习参观70余万人。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蓝天之下,红旗招展。走过猎猎旗海般的红旗雕塑,左右两侧的红军号兵雕像引人注目,这10个号兵形态不一,但个个斗志昂扬,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吹号。“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战争年代,军号就是命令,军号就是使命,它展示了红军战士们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的品格。”讲解员告诉记者,今天的参观中,军号也是最重要的馆藏陈列之一。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走进馆内,东经116°36'58"一行坐标大字映入眼帘,在其上是一条“红飘带”和一首毛泽东的光辉词章:“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途经宁化,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元旦》。据讲解员介绍,这座雕塑名为《起点》,这组地理位置,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中经度最大,也是最远出发地,当年1.4万红军战士从这里出发,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而这条红飘带就是从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化形而来。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宁化是红军的故乡,苏区时期13万人口中,有1.6万青壮年参加红军,其中参加长征的有6000多人,大部分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幸存58人。”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采访团参观了主题展《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4个分馆陈列,宁化苏区经济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踏上征途、惨烈悲壮的湘江战役……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红色故事中,了解宁化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听,嘹亮的军号与老红军的故事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在专题展《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中,记者见到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一本军用号谱。这本1932年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本最完整、正规出版、印刷的红军军号谱,捐献这本号谱的是曾在朱德军长身边担任司号员的宁化老红军——罗广茂。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据罗广茂的儿子罗云清回忆称,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自己的父亲中弹受伤,后来又在养伤过程中与队伍失散,为了躲避敌人追捕,他偷偷潜回家中,将这本号谱和自己用的号嘴交给奶奶保管,随后匆匆外出打工。多年后,等父亲回到家想要取回它们时,奶奶却因年事已高忘记了存放地点。1974年,奶奶过世了,父亲在翻修家里谷仓的时候发现了被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两件东西,就被钉在谷仓的地板下面。当时他喜极而泣,没过两天就把这两件宝贝捐给了县里。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军号在红军战斗中起到了传达命令、鼓舞士气等多方面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红色精神、红色历史的见证和传承。罗广茂将这两件宝贝捐献出来,我想他是希望这里面所象征的红色精神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宁化县党史办主任伊仕鹏告诉记者。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在馆内,记者还欣赏了作战号、勤务号、仪式号等多种军号声。宁化县文保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称,红军军号谱里共有340首曲谱,主要分为作战类、勤务类、行动类、名目类等。当时红军主要通过这些曲谱来传递信息,就相当于红军的密码本,绝不能落入敌手,这也是罗广茂将它视若生命的原因。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在现代,军号的通信联络功能已经弱化,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责任、担当和忠诚。它告诉我们人民子弟兵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听党指挥,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不断积蓄力量、滋生营养,才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邱明华说。

悟,新时代长征精神在萌芽

当天的参观中,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带着孩子前来逛展的游客。“我孙子今年11岁,他很喜欢这里,已经来过好几次了。红军是我们老百姓的骄傲,在我的老家治平乡就曾经出过好几个红军战士。”来自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的63岁赖女士告诉记者。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另一位33岁的姚女士是从贵州远嫁到宁化的,此次带着自己的父亲和两个儿子一同逛展,她表示,这已经是第二次带娃来参观,展馆面积很大,第一次来的时候感觉特别震撼,所以这次带着自己的父亲也来看看,父亲是贵州人,今天第一次来。“主要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下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我们现在的太平盛世正是先辈们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要好好珍惜和传承。”姚女士说。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我们宁化的红色故事非常多,红色遗址遗迹也很多,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挖掘和保护这些红色资源。今年借着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契机,我们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个彻底摸排,增补了47处红色遗址遗迹申报到了市里。在福建第三季中央红军村的选送中,宁化作为革命老区也报送了5个村到省里。”宁化县党史办主任伊仕鹏说,下一步,宁化将继续把红色资源红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继续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看!是红军!”展馆中央,约三层楼高的大型雕塑《出征》下,孩子们稚气未脱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8月30日下午,“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活动,来到了宁化县河龙乡。采访调研团走进下伊村河龙贡米文化园以及上伊村红军兵站旧址,看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乡村振兴新面貌。

千年贡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临近9月,宁化暑气依然不减。在河龙乡下伊村河龙贡米文化园前的田野中,稻谷正茁壮成长。

“我们这里海拔较高,气候环境独特,因此病虫害较少。而且这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客家人精耕细作的传统,所以产出的米口感也比较好。下个月,眼前这批贡米也要上市了。”正高级农艺师、河龙乡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曾仁杰指着稻田对记者说。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曾仁杰所说的,就是著名的河龙贡米。其粒细体长、透明润泽;饭软而不粘、味美醇香。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米,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如今,河龙贡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曾登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国宴餐桌。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而如此珍贵的河龙贡米,曾经却是“藏在深山无人知”。“过去,河龙贡米在市场上几乎无人知晓。近年来,在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引进了人才和技术,制定了标准,做优了品质,也打响了品牌,得到了市场认可,因此规模也越来越大。”曾仁杰说。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据了解,宁化县河龙贡米的种植规模一开始仅有原产地的300亩,发展至今全县已种植约8万亩。而目前在河龙乡,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1400户农户种植河龙贡米7000亩。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河龙贡米产业的兴起,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道路。“我们的贡米软而不粘,不仅口感好,营养还很丰富……”在下伊村贡米小院的电商直播间内,主播正通过手机向网友推介河龙贡米。

“这个直播间不止卖贡米,我们当地农户的其他产品,比如野生菌、稻花鱼干也会在这里推介。”河龙乡下伊村村书记黄丽云说。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而随着电商与河龙贡米产业的结合,近年陆续有人回到了家乡就业,黄丽云就是其中之一。谈及回乡的历程,她说:“我是2012年返乡的,之前我当导游时,就尝试在微信上推介河龙贡米,结果许多客户都会找我购买并且复购。后来加上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我就干脆回到了家乡专门经营贡米和电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没想到收入也不差。”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如今,黄丽云正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乡亲创收。“不仅是做直播,我们还鼓励村民做河龙贡米的加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收入。”黄丽云说。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在河龙这片沃土,不仅盛产良稻,更有着一段红色历史。来到上伊村,一幢典型的客家风格建筑跃然眼前,它便是始建于清代的伊氏家庙。而它还有另一个庄重的历史身份——河龙红军兵站旧址。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河龙兵站配备管理及医务人员,并设立红军收容所,主要负责过往红军参战部队的粮食供应、宿营安排、收容沿途掉队的红军伤病员、转送机关文件等任务。河龙兵站为参战红军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支持了前线的反‘围剿’斗争。”宁化县委党史方志室原主任刘根发向大家介绍。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据了解,过去河龙是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央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战略中心、纵深区驻地前往建宁、泰宁作战,作战后撤回休整,都需要经过河龙。中央军委为确保这一交通线安全畅通,在此设立了河龙红军兵站,自此河龙红军兵站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1934年10月,河龙红军兵站官兵收到命令,到淮阳区凤凰山(今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集中,随驻防宁化淮阳区中央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刘根发娓娓道来,为大家生动地描述了那段峥嵘历史。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在“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 听军号嘹亮

接下来,采访调研团将前往宁化淮土镇凤凰山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淮阳村刘氏家庙,以及石壁镇客家祖地、陈塘村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等地,继续追寻红色印记。

来源:海峡网

编辑:林嘉林

审核:阙文龙陈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