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飞下场,蛋糕会变大吗?| 行业观察

2023-10-13 05:00:43 - 市场资讯

转自:研发客

HPV疫苗的成功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但能否复制还有待时间的考验。智飞的参与,使得原本寂寞的带状疱疹疫苗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留意到,mRNA带状疱疹疫苗已成为下一个竞争的落点。

一边是2022全年销售额来到29.58亿英镑(同比增长72%),2023上半年8.8亿英镑的收入和20%的增速,另一边则是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差强人意的表现,GSK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仍然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究竟会是一个不断做大的蛋糕,还是带着泡沫的神话?

很快,我们看到了GSK与智飞生物最新签署的《独家经销和联合推广协议》。协议约定,GSK将向智飞生物独家供应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并许可智飞生物根据约定在合作区域内营销、推广、进口并经销有关产品;此外,GSK还将优先在合作区域内任何RSV老年人疫苗的联合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成为智飞生物的独家合作伙伴。

GSK商务官LukeMiels表示,智飞作为中国疫苗巨头,可以提供约30000个疫苗接种点,这将大大提高带状疱疹疫苗的普及速度。而之前,GSK只能在约9000个接种点提供该产品,因此也是Shingrix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受到限制的原因。

那么,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市场会不会迎来一个新的爆发点?我们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了行业的参与者和医药券商分析师,试图从他们的角度来找到答案。

如何让价格不是问题

过去三年,Shingrix在中国究竟卖得如何?

西南证券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了数据:GSK带状疱疹疫苗从2020年4月首次在国内批签发以来,合计批签发29批次,按照之前中检院披露的每批次数据估计,2020~2022年批签量合计约为300万支。

按照批签发口径计算,目前国内带状疱疹疫苗渗透率约为0.3%,而海外的渗透率在30%左右。数字上的巨大鸿沟,让中国的市场空间充满想象。

兴业证券医药分析师孙媛媛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带状疱疹疫苗作为一款针对中老年群体消费升级的产品,在中国的前景值得看好。但同时她也提到,疫苗作为预防类产品,接种意识的唤醒尤为重要,其次是解决疫苗可及性的问题。

“目前GSK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依旧处于市场导入期。这款产品的目标接种人群在50岁以上,这部分人群对带状疱疹疾病的认知仍相对偏低,并且作为一款定价超过3000元(按2针一人份计)的自费疫苗,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确实有待提升。”孙媛媛表示。

Shingrix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平平,也让一些人变得更谨慎。瑞科生物相关负责人向研发客提到,部分第三方报告给出的数据认为,到2030年,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的累计接种率可能在0.5%~2%左右,还是一个过于保守的数字。

他认为,高端自费疫苗的支付意愿,与疾病认知、市场教育紧密相关,默沙东的HPV疫苗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2017年,默沙东的4价HPV疫苗引进中国,当时大家对于它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同样存有质疑,和今天对带状疱疹疫苗的质疑非常相似。据中检院公布数据,在上市的头三年里(2017~2019年)HPV疫苗整体批签发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之后的几年时间,企业、卫健委、疾控等共同努力之下,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宫颈癌疾病教育,让这款疫苗最终赢得了中国市场。”

瑞科关注到,中国当前老年全人群中23价肺炎疫苗的累计接种率已达到10%。相比老年肺炎,带状疱疹拥有更加剧烈的神经痛和易复发等特点,疾病负担更为沉重。

且两者均为自费疫苗,瑞科认为,“由于拥有相同的消费群体与支付体系,23价肺炎疫苗现有的覆盖情况或许可为带状疱疹疫苗未来中国市场空间提供参考。作为一款超前的大品种疫苗,随着疾病教育的持续开展,中国市场的潜力将会逐渐显现。”

的确,HPV疫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人群的接种意识与支付能力。这一观点与孙媛媛不谋而合。不过,她同时也指出,相较于年轻女性,中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有限且消费观念不同,因此,如何在带状疱疹市场复制HPV疫苗的成功经验仍然需要时间。

重组、减毒、mRNA,谁机会更大

8月,GSK公布了Shingrix中国首个保护效力研究结果。上市后IV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约6000名受试者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组的受试者未报告任何一例带状疱疹病例,而安慰剂组为31例。疫苗保护效力达100%。此前的临床试验显示,Shingrix对50岁以上人群的保护力为97.2%。

由于在保护力上的出色表现,Shingrix受到美国疾控中心的一致推荐。目前,Shingrix在欧洲和日本扩展新适应症,用于18岁及以上高危人群。

这款重组蛋白疫苗的横空出世,也导致了减毒疫苗Zostavax的黯然退场。作为全球首个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曾统领江湖十几年,但50~59岁人群保护效力70%,80+人群的保护效力仅18%,默沙东在2020年选择了停产。

不过,在中国,减毒疫苗似乎仍然有着不小的机会。今年1月,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获批上市,4月取得批签发。这是目前为止,Shingrix在中国唯一的对手。截至8月24日,百克的产品共获得15批次批签发。也成为了公司2023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一针剂,40+人群,更普惠的价格——这些都是百克的减毒疫苗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当然,从保护效力来看,减毒疫苗与重组疫苗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百克也提到了产品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优于Shingrix。受众也需要逐渐接受不良反应和保护效力之间的平衡。

除了重组和减毒之争,mRNA疫苗在新冠上的成功,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它在带状疱疹领域上的机会。在全球疫苗玩家中,Moderna、辉瑞和BioNTech都不甘示弱,相继在今年启动了mRNA带状疱疹疫苗临床试验。

国内企业中,纳美信、沃森生物也都在参与mRNA疫苗的竞争。近日,中国药科大学杨勇/林昂团队基于自主mRNA技术开发出的一款新型带状疱疹mRNA疫苗,在小鼠及恒河猴模型中完成了与Shingrix的头对头系统药效学比对及免疫机制学研究。

行业的共识认为,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安全性、保护效力和不良反应有可能介于重组疫苗和减毒疫苗之间。不过还有待大规模的3期临床数据来验证。

越来越多的中国玩家

2017年,在看到Shingrix优秀的3期临床表现之后,瑞科生物决定开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

研发客留意到,瑞科的在研产品REC610将接种人群年龄扩展到了40岁+,并已在菲律宾开展一项随机、观察者盲、以Shingrix为阳性对照的1期临床试验。今年7月,REC610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REC610计划年内在中国开展1期临床。“这款疫苗对标GSK的Shingrix,具有相似的新佐剂重组蛋白技术,并在动物研究中显示出不劣于Shingrix的免疫原性。中国的1期临床计划在四季度启动,规模大概是180例。3期临床可能会在明年开始。”

绿竹生物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研发进度非常靠前。公司公布了在研产品LZ901与Shingrix头对头试验的结果,与Shingrix组、安慰剂组相比,LZ901高/低剂量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安慰剂组相当,均远低于Shingrix组。上周,公司宣布在三季度开展3期临床,预计2025年实现商业化。这一消息也引起了二级市场对公司的关注。

此外,已经拥有减毒活疫苗的百克生物,也在布局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产品。

康希诺在今年7月宣布,与Vaccitech公司合作开发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获加拿大卫生部临床试验批准,将在加拿大开展这款产品的肌肉注射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方式的1期临床试验。

对于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孙媛媛认为,国产疫苗的参与,可以更好地解决接种意识与疫苗可及性的问题。目前,国产疫苗将目标接种人群拓展至40岁以上,这个市场空间足以容纳多家企业进入,共同做好消费者教育。而不同技术路径的疫苗,也为国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推动整个市场的繁荣。

瑞科生物同样认为,更多的参与者才能把蛋糕做大。预计随着疾病认知提高与供给端改善,2026年之后,中国带状疱疹疫苗的市场会迎来一个风口,中国的累计接种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而对GSK来说,有了智飞的助力,也许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的故事正在展开。

编辑|姚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