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尾珍稀鱼类放流右江 部分鱼苗注入荧光标记

2024-10-13 08:56:00 - 广西新闻网

20多万尾珍稀鱼类放流右江 部分鱼苗注入荧光标记

10月12日,2024年第二届广西珍稀鱼类科研增殖放流活动在隆安县举行,将5种珍稀特有鱼类20多万尾珍稀名贵鱼苗放流至右江,如乌原鲤、桂孟加拉鲮(俗称青衣)、大刺鳅、长臀鮠(wéi)等,将有效促进珠江鱼类资源的恢复。

当天上午,在隆安县雁江渡口,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和鱼苗通过增殖放流平台缓缓游入江中,原本平静的江面一阵骚动后,又恢复往日的安静。一周内,当地渔民将在附近进行巡逻,禁止在江中捕捞。

“小时候在江里见过野生青衣,至今已经40多年没见过了。”隆安县雁江镇雁江村塘埔屯60多岁的渔民黄坚能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当地捕获的常见鱼类有蓝刀鱼、罗非鱼、红眼鱼和清道夫等,而桂孟加拉鲮和乌原鲤几乎绝迹。

记者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生境破坏、过度利用等致危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调查发现,西江鱼类群落表现出多样性降低、个体小型化、资源量下降、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部分鱼类濒危程度增加。数十年来,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鱼类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增殖相关研究,先后攻克了斑鳠、乌原鲤、桂孟加拉鲮、长臀鮠、唇鲮、暗色唇鲮、大刺鳅、三角鲤等珍稀濒危名贵鱼类人工繁殖难关,为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它们的放流对恢复珠江流域右江河段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鱼类中,有乌原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桂孟加拉鲮(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臀鮠(濒危鱼类)、三角鲤(名贵经济鱼类)、大刺鳅(名贵经济鱼类)等,其中亲鱼和后备亲鱼身上有橙色的T型标志,还有一些鱼苗也注入了荧光标记。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施军介绍,本次所有放流鱼类都已建档立卡,分别采用荧光标记、分子标记,以开展增殖放流的科研监测及效果评估。渔民一旦捕捞到它们,可以精准辨识为放流鱼苗,主动放生或者联系当地渔业部门。施军表示:“我们曾在距离放流定点150多公里处的河段,回捕到带有标记的鱼类,证明这些鱼类已经顺利游到了下游。”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勇介绍,这次增殖放流的5种珍稀特有鱼类20多万尾鱼,将有助右江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完善,增加渔业资源数量,在保护鱼类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