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话剧《雷雨》再掀热潮 沪剧艺术家探索新表达

2024-10-13 14:03:52 - 上海证券报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杨翔菲)10月13日,上海方言话剧《雷雨》公益场在沪首演。这是这出排演于2022年的话剧的第六轮演出。回想当初创排的情形,宝山沪剧团名誉团长、艺术总监华雯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开始,我们是带着玩一玩的想法着手创排这部沪语话剧的,没想到市场反响这么好!”

沪语话剧《雷雨》再掀热潮 沪剧艺术家探索新表达

本轮公益演出在10月13日—16日期间共演出四场,为更多热爱沪语文化的观众敞开了大门。

老剧本新探索

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当年,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在毕业前夕完成了话剧《雷雨》的创作,发表于1934年7月1日的《文学季刊》上。《雷雨》发表后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戏剧界。

曹禺将中西方戏剧写作技法融会贯通,为《雷雨》构造了严密的艺术结构,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典型的戏剧人物。多年来,《雷雨》培育滋养了一代代戏剧工作者,北京人艺版话剧《雷雨》经久不衰,上海东艺版舞剧《雷雨》致敬经典,全国大量话剧院团也都有《雷雨》版本。

华雯是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代沪剧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1986年,华雯以一出《东方女性》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2015年凭借沪剧《挑山女人》再次夺得梅花奖,目前,华雯是宝山沪剧团名誉团长、艺术总监,更在《雷雨》中饰演繁漪。

沪语话剧《雷雨》再掀热潮 沪剧艺术家探索新表达

2022年,沪语话剧《繁花》一票难求,这给了华雯很大的启发:“沪剧演员说着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我们也排演一出‘只说不唱’的话剧吧!《繁花》是市井故事,我们排演一出贵族故事吧!于是,就定下了《雷雨》这个剧目。”

对沪剧演员来说,沪剧《雷雨》可以说是必修课,剧本台词以及对人物的理解都不算难事。但是这次要完全用语言的节奏、情感的输出来进行排练,没有了唱腔,应如何创排?通过多次排练,沪剧团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与分寸,从台词、形态方面准确地把握了不同的人物关系以及表演的尺度。

2022年的2月9日,沪语话剧《雷雨》在上海中国大戏院首演,成为该剧场虎年的首部新戏。首轮演出共6场,创下不菲的票房佳绩。“之后我们又连演四轮,每一轮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华雯说。

在华雯看来,《雷雨》的成功,不仅是对传统沪剧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我们的这一尝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华雯说。

沪语剧京城热

2024年,北京人艺精心策划了“2024‘人艺之友日’暨纪念《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一个版块便是“多语种《雷雨》演出”。

华雯回忆:“接到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邀约时,我们都没想到。把《雷雨》演到北京人艺的院子里来,上海话叫‘关云长面前舞大刀’,心里有点怵的。”

作为整个活动的“打头阵”剧目,沪语话剧《雷雨》在北京的票房极为出色。三天的演出一早售罄,剧场二楼都挤满了人;不仅叫座,该剧演出时还收获了观众的众多好评。

沪语话剧《雷雨》再掀热潮 沪剧艺术家探索新表达

“我们用上海方言来演绎发生在北方的戏,但是完全没有违和感,仿佛这个故事就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石库门旧公馆里的故事。”华雯说,

华雯告诉记者,冯远征看完后大受震撼。他表示,“上海方言版从构思到展现都有独特之处,有海派文化的元素,让我好像在看一出新戏,我整场戏都是提着气看的!”

“沪语话剧《雷雨》的动作机制和情绪气氛把控得相当好。”长期关注上海戏剧界发展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说。

华雯表示,推出话剧《雷雨》就是希望为沪剧“引流”。希望观众通过更容易理解的话剧,了解宝山沪剧团、了解沪剧这一艺术形式。

小剧团大作为

在横屏、竖屏共生的互联网时代,如何铸就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舞台艺术经典?在华雯看来,《雷雨》的成功,得益于剧组对沪语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演绎。

在流行文化中,上海话的热潮为该剧的市场成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剧组通过剧本杀等新颖的宣传方式,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打破了传统戏曲观众年龄层的局限。

宝山沪剧团虽然是个小剧团,但是在华雯的带领下,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展现了极高的创新能力。华雯告诉记者,剧组吸引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以低成本完成了剧目的制作。最终,该剧以69万的低成本完成,远低于行业内的一般预算,实现了小成本大票房的奇迹。

龚和德说:“希望宝山沪剧团一边把话剧版打造成新经典,一边继续演沪剧,有这样的好剧本,剧团可以乘着文学的风起飞。”

由于宝山区领导对沪剧的支持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今年,宝山沪剧团已获得了政府的全额经费下拨。剧团领导表示,这笔经费将用于推动更多的文化项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