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学人最为彻底的学术成就之一——《地图学史》中译本出版
《地图学史》中译本 三卷六分册
这套由约翰·布莱恩·哈利(JohnBrianHarley,1932—1991)和戴维·伍德沃德(DavidWoodward,1942—2004)主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学史》(TheHistoryofCartography)丛书,是已经持续了近40年的“地图学史项目”的主要成果。
2014年,这项成果以“《地图学史》翻译工程”(批准号14ZDB040)的名义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卜宪群担任首席专家,组织团队,将《地图学史》翻译成为中文。该项目于2019年顺利结项,又经过仔细打磨,前后历时八年,在国家出版基金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陆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地图学史》中译本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地图学史》中译本分为三卷六册,共1,117.7万字。
按照“地图学史项目”网站的介绍,戴维·伍德沃德和约翰·布莱恩·哈利早在1977年就构思了《地图学史》这一宏大项目。1981年,戴维·伍德沃德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确立了“地图学史项目”。这一项目最初的目标是鼓励地图的鉴赏家、地图学史的研究者以及致力于鉴定和描述早期地图的专家去考虑人们如何以及为什么制作和使用地图,从多元的和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地图,由此希望地图和地图绘制的历史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这一项目的最终成果就是多卷本的《地图学史》丛书,这套丛书希望能达成如下目的:1.成为地图学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著作,而这一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地图以及地图学史本身,而是一个由艺术、科学和人文等众多学科的学者参与,且研究范畴不断扩展的、学科日益交叉的研究领域;2.为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欣赏和分析各个时期和文化的地图提供一些解释性的框架;3.由于地图可以被认为是某种类型的文献记录,因此这套丛书是研究那些从史前时期至现代制作和消费地图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时的综合性的以及可靠的参考著作;4.这套丛书希望成为那些对地理、艺术史或者科技史等主题感兴趣的人以及学者、教师、学生、图书管理员和普通大众的首要的参考著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丛书的各卷整合了现存的学术成果与最新的研究,考察了所有地图的类目,且对“地图”给予了一个宽泛的具有包容性的界定。从目前出版的各卷册来看,这套丛书基本达成了上述目标,被评价为“一代学人最为彻底的学术成就之一”。
这套丛书规模宏大,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如我们翻译的前三卷共有近三千幅插图、5060页、16023个脚注,总共一千万字。
《地图学史》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参与撰写的多是世界各国地图学史以及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两位主编都是在世界地图学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就两位主编而言,约翰·布莱恩·哈利在地理学和社会学中都有着广泛影响力,是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和地图史学者,出版了大量与地图学和地图学史有关的著作。戴维·伍德沃德,于1970年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芝加哥纽贝里图书馆担任地图学专家和地图策展人。1974年至1980年,还担任图书馆赫尔蒙·邓拉普·史密斯历史中心主任。1980年,伍德沃德回到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教职,于1995年被任命为亚瑟·罗宾逊地理学教授。与哈利主要关注于地图学以及地图学史不同,伍德沃德关注的领域更为广泛,出版有大量著作。其去世后,地图学史领域的顶级期刊ImagoMundi上刊载了他的生平和作品目录。
除了地图学者之外,如前文所述,由于这套丛书希望将地图作为一种工具,从而研究其对文化、社会和知识等众多领域的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超出了传统地图学史的研究范畴,因此丛书的撰写邀请了众多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者。他们包括顶尖的艺术史学家、科技史学家、社会和政治史学家。他们的目的是描述地图成为构造和理解世界核心方法的诸多层面,以及描述地图如何为清晰地表达对国家的一种文化和政治理解提供了方法。
二是,覆盖范围广阔。在地理空间上,除了西方传统的古典世界地图学史外,该丛书涉及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地图学史。除了我们还算熟知的欧洲地图学史(第一卷和第三卷)和中国的地图学史(包括在第二卷第二分册中)之外,在第二卷的第一分册和第二册中还详细介绍和研究了我们以往了解相对较少的伊斯兰世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及其发展史,而在第二卷第三分册中则介绍了我们以往几乎一无所知的非洲古代文明,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以及澳大利亚、太平洋地图各个原始文明等的地理观念和绘图实践。因此,虽然书名中没有用“世界”一词,但这套丛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图学史”。
除了是“世界地图学史”之外,如前文所述,这套丛书除了古代地图及其地图学史之外,还非常关注地图与古人的世界观、地图与社会文化、艺术、宗教、历史进程、文本文献等众多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因此,丛书中充斥着对于各个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理论、方法和成果的介绍,如在第三卷第一章“地图学和文艺复兴:延续和变革”中,戴维·伍德沃德中就花费了一定篇幅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各学术领域对“文艺复兴”的讨论和批判,介绍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认为至少在地图学中,“文艺复兴”并不是一种“断裂”和“突变”,而是一个“延续”与“变化”并存的时期,以往的研究过多地强调了“变化”,而忽略了大量存在的“延续”。同时在第三卷中还设有以“文学和地图”为标题的包含有七章的一个部分,从多个方面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地图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学科和知识层面而言,其已经超越了地图和地图学史本身的研究,在研究领域上有着相当高的涵盖面。
三是,丛书中收录了大量古地图。随着学术资料的数字化,目前国际上的一些图书馆和收藏机构逐渐将其收藏的古地图数字化且在网站上公布,但目前进行这些工作的图书馆数量依然有限,且一些珍贵的,甚至孤本的古地图收藏在私人手中,因此时至今日,对于一些古地图的研究者而言,找到相应的地图依然是困难重重。对于不太熟悉世界地图学史以及藏图机构的国内研究者而言更是如此。且在国际上地图的出版通常都需要藏图机构的授权,手续复杂,这更加大了研究者搜集、阅览地图的困难。《地图学史》丛书一方面附带有大量地图的图影,仅前三卷中就有多达近三千幅插图,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地图,且附带有收藏地点,其中大部分是国内研究者不太熟悉的;另一方面,其中一些针对某类地图或者某一时期地图的研究通常都附带有作者搜集到的相关全部地图的基本信息以及收藏地,如第一卷第十五章“拜占庭帝国的地图学”的附录中,列出了收藏在各图书馆中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的近50种希腊语稿本以及它们的年代、开本和页数,这对于《地理学指南》及其地图的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由此使得学界对于各类古代地图的留存情况以及收藏地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
四是,虽然这套丛书已经出版的三卷主要采用的是专题论文的形式,但不仅涵盖了地图学史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而且对问题的探讨极为深入。丛书作者多关注于地图学史的前沿问题,很多论文在注释中详细评述了某些前沿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观点,以至于某些论文注释的篇幅甚至要多于正文;而且书后附有众多的参考书目。如第二卷第三分册原文541页,而参考文献有35页,这一部分是关于非洲、南美、北极、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地区地图学的,而这一领域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国内都属于研究的“冷门”,因此这些参考文献的价值就显得无与伦比。又如第三卷第一、第二两分册正文共1904页,而参考文献有152页。因此这套丛书不仅代表了目前世界地图学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也成为今后这一领域研究必不可少的出发点和参考书。
总体而言,《地图学史》一书是世界地图学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详尽的著作,其学术价值不容置疑。
《地图学史(第一卷):史前、古代、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史》
[美]J.B.哈利,[美]戴维·伍德沃德 主编
成一农,包甦,孙靖国 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03-9371-3
2022年1月
定价:598.00元
内容简介:
第一卷《史前、古代、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史》,全书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哈利撰写的作为全丛书综论性质的第一章“地图和地图学史的发展”(TheMapandtheDevelopmentoftheHistoryofCartography);第一部分,史前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共3章;第二部分,古代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共12章;第三部分,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共4章;最后的第21章作为结论讨论了欧洲地图发展中的断裂、认知的转型以及社会背景。本卷关注的主题包括:强调欧洲史前民族的空间认知能力,以及通过岩画等媒介传播地图学概念的能力;强调古埃及和近东地区制图学中的测量、大地测量以及建筑平面图;在希腊—罗马世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制图学知识;以及多样化的绘图传统在中世纪时期的并存。在内容方面,通过对宇宙志地图和天体地图的研究,强调“地图”定义的包容性,并为该丛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一个广阔的范围。
《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一分册):伊斯兰与南亚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
[美]J.B.哈利,[美]戴维·伍德沃德 主编
包甦 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03-9509-0
2022年10月
定价:598.00元
内容简介:
第二卷,聚焦于传统上被西方学者所忽视的众多区域中的非西方文化的地图。由于涉及的是大量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因此这一卷进行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其目的除了填补空白之外,更希望能将这些非西方的地图学史纳入地图学史研究的主流之中。第二卷按照区域分为三册。
第一分册《伊斯兰与南亚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对伊斯兰世界和南亚的地图、地图绘制和地图学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伊斯兰地图学,其中第1章作为导论介绍了伊斯兰世界地图学的发展沿革,然后用了8章的篇幅介绍了天体地图和宇宙志图示、早期的地理制图,3章的篇幅介绍了前现代时期奥斯曼的地理制图,航海制图学则有2章的篇幅;第二部分则是南亚地区的地图学,共5章,内容涉及对南亚地图学的总体性介绍,宇宙志地图、地理地图和航海图;第三部分,即作为总结的第20章,谈及了比较地图学、地图学和社会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二分册):东亚与东南亚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
[美]J.B.哈利,[美]戴维·伍德沃德 主编
黄义军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27-0306-0
2022年10月
定价:698.00元
内容简介:
第二分册《东亚与东南亚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聚焦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地图绘制传统,主要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并且对这些地区的地图学史通过对考古、文献和图像史料的新的研究和解读提供了一些新的认识。全书分为以下部分:前两章是总论性的介绍,即“亚洲的史前地图学”和“东亚地图学导论”;第二部分为中国的地图学,包括7章;第三部分为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的地图学,共3章;第四部分为东亚的天文图,共2章;第五部分为东南亚的地图学,共5章。此外,作为结论的最后一章,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学进行的对比,讨论了地图与文本、对物质和形而上的世界的呈现的地图、地图的类型学以及迈向新的制图历史主义等问题。本卷的编辑者认为,虽然东亚地区没有形成一个同质的文化区,但东亚依然应当被认为是建立在政治(官僚世袭君主制)、语言(精英对古典汉语的使用)和哲学(新儒学)共同基础上的文化区域,且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图中表达得非常明显。与传统的从“科学”层面看待地图不同,本卷强调东亚地区地图绘制的美学原则,将地图制作与绘画、诗歌、科学和技术,以及与地图存在密切联系的强大文本传统联系起来,主要从政治、测量、艺术、宇宙志和西方影响等角度来考察东亚地图学。
《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三分册):非洲、美洲、北极圈、澳大利亚与太平洋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
[美]戴维·伍德沃德,[美]G.马尔科姆·刘易斯主编
刘夙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03-9518-2
2022年1月
定价:598.00元
内容简介:
第三分册《非洲、美洲、北极圈、澳大利亚与太平洋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讨论了非洲、美洲、北极地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传统地图绘制的实践。全书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为导言;第二部分为非洲的传统制图学,2章;第三部分为美洲的传统制图学,4章;第四部分为北极地区和欧亚大陆北极地区的传统制图学,1章;第五部分为澳大利亚的传统制图学,2章;第六部分为太平洋海盆的传统制图学,4章;最后一章,即第15章是总结性的评论,讨论了世俗和神圣、景观与活动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由于涉及的地域广大,同时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一册很好地阐释了丛书第一卷提出的关于“地图”涵盖广泛的定义。尽管地理环境和文化实践有着惊人差异,但本书清楚表明了这些传统社会的制图实践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似之处,且所有文化中的地图在表现和编纂各种文化的空间知识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书中讨论的地图为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历史、地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地图学史(第三卷第一分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上、下)》
[美]戴维·伍德沃德主编
成一农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03-9397-3
2021年12月
定价:998.00元
《地图学史(第三卷第二分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上下)》
[美]戴维·伍德沃德主编
孙靖国译;卜宪群 审译
ISBN:978-7-5203-9398-0
2021年12月
定价:698.00元
内容简介:
第三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分为第一、第二两分册,本卷涉及的时间为1450年至1650年,这一时期在欧洲地图绘制史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戴维撰写的前言;第二部分,即第1和第2章,对文艺复兴的概念,以及地图自身与中世纪的延续性和断裂进行了细致剖析,还介绍了地图在中世纪晚期社会中的作用;第三部分的标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解释性论文”,包括了对地图与文艺复兴的文化、宇宙志和天体地图绘制、航海图的绘制、用于地图绘制的视觉、数学和文本模型、文学与地图、技术的生产与消费、地图以及他们在文艺复兴时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主题的讨论,共28章;第三部分,“文艺复兴时期地图绘制的国家背景”,介绍了意大利诸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诸地、低地国家、法国、不列颠群岛、斯堪的纳维亚、东—中欧和俄罗斯等的地图学史,共32章。这一时期科学的进步、经典绘图技术的使用、新兴贸易路线的出现,以及政治、社会的巨大的变化,推动了地图制作和使用的爆炸式增长,因此与其他各卷不同,本卷花费了大量篇幅将地图放置在各种背景和联系下进行讨论,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释性的专题论文。
推荐阅读
新书推荐|进退失据:旗人总督锡良与清末新政
新书推荐|《南阳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全两册
戊戌时期的士林与维新报刊: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谈起
新书推荐|德国环境刑法
赠书福利|《剑桥古代史第九卷》——罗马共和国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