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臂、歪头、“丁”字步…… 唐代舞俑也“跳科目三”?

2024-01-13 08:22:56 - 西部网

转自:西安日报

抬臂、歪头、“丁”字步…… 唐代舞俑也“跳科目三”?

抬臂、歪头、“丁”字步…… 唐代舞俑也“跳科目三”?

扭腰、摆胯、摇花手……近来,一套名为“科目三”的“魔性舞步”,从“产地”广西迅速火遍中国大江南北,更在全球掀起“模仿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科目三”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达数百亿次,且仍在增长。近日,有市民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时惊奇地发现,有一组唐代舞俑的姿态与“科目三”的舞蹈动作十分相似,于是,便被大家戏称为“唐代的科目三”。

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唐代金乡县主墓曾出土了三件戴幞头的舞俑。第一个舞俑抬左臂与头顶齐平,右手叉腰,身体略向右倾,头随身体倒向右侧,双脚分开。其余两个舞俑动作与第一个舞俑相对,均是右臂高举与头顶齐平,左手叉腰,身体左侧向斜后方仰,头与身体方向一致,右脚踏步向前呈大“丁”字步,似与第一个舞俑呈应和之姿。三个舞俑服装一致,造型姿态一致,且其中两个舞俑做出踏步应和姿态,可推测三个舞俑是以三人舞的形式来表现集体踏歌的景象。

“‘舞蹈’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擅长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踏歌’。”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或许,踏歌舞的精彩瞬间,就凝固在了这三件陶俑之上。

据了解,有学者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对“踏歌”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它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舞蹈,兴起于汉代,到唐代到达巅峰。踏歌舞首先讲究一个“踏”字——可单独踏地出声为节奏,抑或是和着歌声或乐曲以足踏地,起到激发情绪、带动气氛的作用,进而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同时,踏歌舞也格外重视甩袖和扭腰,与踏地的动作配套出现。

在唐代,“踏歌”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喜欢的舞蹈,所以也会频繁出现在节日欢庆、祭祀祈福、男女集会、民间劳作、结伴出游、宴饮娱乐等不同的场合中,其风靡程度的确堪称“唐代的科目三”。

记者张潇

编辑:齐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