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谁在领跑长三角,哪4市排位上升?

2023-11-13 12:20:14 - 决策杂志

日前,长三角41市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已全部发布。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有6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破万亿;与上半年相比,8市出现了排位变化。这些经济数据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经济什么样的动态趋势?又是哪座城市在领跑?

一起来看。

最新!谁在领跑长三角,哪4市排位上升?

01

8个市出现排位变化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超22.1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从长三角41市经济运行来看,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从经济总量来看。经济总量突破万亿规模,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6个突破万亿的城市中,上海以3.3万亿元位居榜首,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0亿元。其它5市中,“苏大强”江苏上榜3市,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浙江上榜2市:杭州、宁波。

从所属省份来看。前10强中,江苏所辖地市上榜6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浙江2座,是杭州、宁波;安徽1座,是合肥。前20强中,江苏占据半壁江山,有10个城市上榜,这10市的经济总量超8.3万亿元,占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多,“苏大强”依然强。

与今年上半年经济排位相比,前三季度长三角41市的排名变化依旧是“老对手”之间的你追我赶。梳理发现,合肥、徐州、芜湖、宿迁都前进了1位。

首先是合肥赶超南通,前进1位到第七。

合肥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9218亿元,增速6.1%,超“老对手”南通212.39亿元。前三季度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合肥经济的稳定性、韧性和可持续性,也展现了合肥积极推动“科创+产业+金融”发展的效果。

其次是徐州超越温州,位列第十。

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3.24亿元,同比增长7%,较温州多363.04亿元。前三季度,徐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工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双增长下,徐州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11.21亿元,同比增长8.5%。

如能保持工业、固投和消费的良好发展势头到年底,将对徐州全年经济发展持续产生拉动作用,能否稳定在第10位,还要看全年数据。

再有是芜湖超淮安,前进1位进入20强。

得益于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与服务业快速发展,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56.3亿元,以52.77亿元的优势跑赢淮安,位列第20位。据芜湖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芜湖第二产业增加值1720.03亿元,增长6.9%;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8.6%。

02

连云港靠什么实现两位数增长?

再从经济增速来看。41市中有36个市的增速跑赢全国前三季度增速的5.2%,其中,安徽有14个,江苏有12个,浙江有10个。

从经济数据来分析,安徽在前三季度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快于全国,是安徽增速的重要支撑力。从安徽主导产业来看,汽车和光伏产业为全部工业增长贡献54%,其中汽车业增长42.8%、为全部工业增长贡献30.8%;光伏业增长72.8%、贡献23.2%。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中,安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303.7亿元,增长26.4%。这对合肥、芜湖、滁州、宣城等市的汽车产业、光伏产业链集聚的地市,产生了较强拉动力。

梳理长三角41市发现,今年增速最大的黑马是连云港,一季度、半年报以及三季度增速均居长三角第一。单从三季度来看,连云港同比增长11.9%,居江苏之首、长三角第一。

连云港领跑的支撑力是什么?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是连云港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连云港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0.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增30.1%。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2872.03亿元,同比增长35.9%,工业用电量159.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8%。

特别是石化产业进入爆发期,1-8月,连云港石化产业完成产值1313亿元,增长91%,盛虹炼化一体化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为连云港前三季度石化化工产值同比大增94.4%提供了重要动力。

同时,连云港前三季度需求持续回升,加上“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也产生了较强的拉动力。在投资上,服务业投资593.26亿元,同比增长20.5%;消费上,连云港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0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住宿业较快增长,餐饮业恢复性增长,均呈现出两位数增长;在外向型经济上,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918.45亿元,同比增长19.2%,盛虹炼化取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也助力连云港前三季度进口额大增41.1%。

03

浙江4市为何增速亮眼

在长三角41市中,浙江舟山、绍兴、衢州、丽水增速同样亮眼,其中舟山以9.2%位列长三角第二,绍兴以7.8%位列第三,衢州、丽水与江苏宿迁则以7.7%并列第四。

先看舟山。今年前三季度,舟山市地区生产总值1509.2亿元,同比增长9.2%,快于浙江2.9个百分点,增速继续领跑浙江。决策杂志(微信:juecezazhi)梳理发现,舟山经济“狂飙”源于自贸区的发展和油气全产业链建设。

浙江自贸区在舟山挂牌成立已有6年,舟山已建成全国最大、单体全球第二的石化基地,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和油气贸易港,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全球第六大国际船加油港,全国重要的LNG登陆接收中心……凭借油气产业的爆发,2019、2020和2022年,舟山经济增速领跑浙江全省,经济总量也升至全省第十。

今年前三季度,舟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快于全省12.1个百分点,增速居浙江首位,其中船舶修造业、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19.7%,是工业增长的强劲动能。

再看绍兴。在浙江的11个地市中,绍兴正以黑马的姿态一路提速,经济增速自2021年上半年以来持续超过全省。今年前三季度,绍兴增速7.8%,位居浙江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消费、外贸增速均居全省前三,相当亮眼。绍兴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提出建立“3+2+4”现代产业体系,即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为支撑,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为特色,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为引领。

在自身努力、亚运机遇以及杭绍甬一体化等多重因素和助力下,绍兴产业转型收获经济红利。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7%、12.5%、11.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50.5%、39.5%、66.5%。而民营企业贡献突出也是一大亮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3.2%。

最后看衢州和丽水。两市的亮点都在投资,前三季度,衢州、丽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6.8%、16.5%,高居浙江省前三。其中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长最为迅猛,衢州制造业投资增长41%,丽水二产投资增长57.2%。

衢州今年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签约引进了多个重大项目。前三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8个,其中百亿级制造业项目6个,同比增长50%,收获颇丰。前三季度,衢州规上工业增加值459.57亿元,同比增长8.2%,对GDP增速贡献较大。

丽水主要围绕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招商,也是成果满满。丽水市服务业更是支撑有力,增加值增长8.9%,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主引擎之一,41市共同构成长三角的整体实力。在全力拼经济的2023年,实体经济的“压舱石”与“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各市对工业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有些城市已经厚积薄发,有的还在悄然布局。“奋战四季度,确保全年胜”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待到年终收官时,41市又将交出怎样的经济答卷?最终的经济成绩单将在两个月后揭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