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江洪流资产董事长姜昧军:中国产业结构更新将引领全要素生产力攀升

2023-11-13 13:43: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

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逐渐不断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不断促成新旧动能切换。随着近期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密集落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进一步培育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近日,大江洪流资产董事长姜昧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中国产业转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全新的产业结构将引领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大幅度攀升,“高薪职业”带来的新产业就业成为目前资产价格稳定乃至继续上升的关键。

专访大江洪流资产董事长姜昧军:中国产业结构更新将引领全要素生产力攀升

宏观经济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21世纪》:IMF在10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远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你如何看待当前不同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姜昧军:从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遭遇重创,美国主导的去全球化又使得全球经济需求遭遇双重打击,加之地缘冲突阻断了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转,导致能源、粮食价格出现巨幅波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使得本已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面对全球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现实,不同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政策力度大相径庭,结果也是冷暖不一。

2021年起,美国国债规模短短两年多就从27万亿美元增长到33万亿,增长了22%,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欧洲经济政策效果更加有限,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0.1%,德国三季度GDP初值环比下滑0.1%,同时,欧元区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2.9%。在没有美元货币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加持下,欧盟、英国和日本货币波动不支持大规模地扩张政府债务,英国尝试美国扩张政府债务的做法,短短几天英镑的大幅度下跌使其立即放弃减税刺激计划,因此欧盟经济增长出现了停滞迹象,同时物价高企,有陷入滞涨的风险。

从欧美日等大型经济体从疫情以来的宏观政策实践来看,美国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直接给美国家庭提供财政援助,短期有效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甚至崩溃的风险,在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超宽松货币和激进财政政策在短期起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效果。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球性通胀,虽然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10次,通胀在全球仍然没有达到美联储设定的政策目标。在通胀的经济增长的平衡中,政策偏向任何一边都可能带来失衡,要么接受低增长,要么接受高通胀,甚至两样都同时发生,还伴随着财政和政府负债的大幅度恶化。

各国经济发展都更加依赖政府的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反过来使得经济周期短期化和高波动,大起大落是当前全球经济的特征。以蒸馒头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水,经济增长和就业是面,水少了没什么效果,水多了不成形,没法吃,平衡点很难把握。

我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为4.9%,与美国持平,CPI为0%,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周期明显不同。欧美经济处于货币财政扩张期的高通胀阶段,但我国物价非常低,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还非常大,如果说欧美已经把油门踩到底的话,中国经济刚刚到“半脚油”,财政状况和货币政策仍在合理区间。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姜昧军: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解决短期经济“失衡”,在疫情、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冲击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在化解短期冲击,重新修补经济循环方面能够发挥重大作用,但短期货币和财政政策并不是长期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长期走势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革命和产业链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引擎。

从中观和微观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薪岗位的提升是推动经济增长持续有效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短期经济下行冲击下,直接给予个人和家庭财政支援短期能够稳定经济下滑的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创造高薪岗位,增加收入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向好的根本支撑。

中国经济新动能已然形成

《21世纪》: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在持续探底,你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还存在哪些新动能?

姜昧军:数字化和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短短几年时间,两个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疫情前相比已大不相同。美国KKR一项调研显示,数字化和新能源这两个行业的平均增速能够达到40%,并且已经各自占到宏观经济比重的10%,2019年到2023年,中国银行业授信结构中,房地产行业下降的份额被高端制造业所抵消,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

而且从出口结构也能感受到中国产业结构颠覆性的变化,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并且正在拉开与其他国家竞争者已经的差距。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本土的电动汽车已经占到中国市场的59%,中国汽车占到欧洲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4%,实现破冰。

《21世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我们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你认为有哪些可行性路径?

姜昧军: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技术创新能够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在低通胀、高增长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中国当前的引领型全产业链创新正在践行这一经济发展路径。

引领型全产业链创新是跨越“资产负债表衰退”、“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佳发展路径。当前我国经济面对的主要风险是地方财政紧张和房地产行业的短期内仍处在惯性下跌。房地产短期受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行政管理影响,从长期来看,这与居民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短期的供求失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以及放松行政管制来“熨平”,长期资产价格是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尤其是经济结构中“高薪岗位”的创造能力相关的。

而中国产业链升级带来的“高薪岗位”提升了人均收入水平,对资产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从日本经验来看,汽车产业直接带动就业40多万人,间接带动产业链条有超过500万人,可见,一个产业链的升级崛起,对于行业和国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但是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的电动汽车产业,日本的汽车产业重新面临中国的挑战。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6,日本的1/4,引领型全产业链突破将规模化拉动整体国民收入进入快车道,对当前的房地产的国民最重要资产的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静态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中国的引领型全产业链已经实现突破并形成规模,长期看中国的房地产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风险完全可控。

《21世纪》: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持续性。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产业转型成效以及未来潜力?

姜昧军:中国产业转型已经取得了颠覆性的进展,全新的产业结构将引领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大幅度攀升,“高薪职业”带来的新产业就业是打破目前房地产作为资产价格稳定乃至继续上升的关键。

中国这一轮全产业链升级过程,就像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形成外加以城市化升级、“一带一路”为特征的需求大市场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核心技术研发、形成高端产业链和国内城市群升级和海外“一带一路”需求中产业竞争力放大和增强这一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已经形成了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只有科技创新的“乾坤圈”是不够的,技术突破并不代表一定形成宏观经济意义上的发展动力,中国有广阔的国土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巨大的国内需求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给国内引领型全产业链创新提供了新技术标准“落地”产业化的机会并形成正反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方式推动本国和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新的产业中国已经崛起,以引领型全产业链创新带动的生态圈已经形成并日臻完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新“底气”。

(作者:缴翼飞编辑:周上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