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2023-11-13 18:49:29 - 上观新闻

转自:黄勇娣

“我的美好社区理念,有个公式——美好社区=党组织引领力x群众参与率x解决问题率。那么,解开公式的关键,是‘四百走访’,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我们敲门,走进去的是感情,带出来的是‘金点子’和人的参与。”

11月13日,“新时代好班长”——2023年全市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闵行区浦锦街道浦恒北苑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樊嘉连讲述的“从90%拒绝到90%参与”的美好社区建设故事,让台下近1000名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当天,全市居村党组织书记等10万余人也在线观看了现场直播。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活动中,除了樊嘉连,还有来自全市的多位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分享了各自在四百“大走访”中的心路历程和收获。据介绍,本次论坛聚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希望推动全市居村书记一起论经验、想办法、解难题,共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注入新的能量。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他们真的没有需求吗?还是没有走访到他们心坎上!”

樊嘉连说,她所在社区90%是租客,走访并不容易,时间难约,门难开,甚至在一开始走访中,拒绝率有90%。“我们可以写没有需求,但他们真的没有需求吗?还是没有走访到他们心坎上。”一次走访中,有个姑娘说:“小区到地铁站太远,我也不想每天坐黑摩的,你们能想办法吗?”听到这话,她豁然开朗:我们走访过程,要带着课题去问,用大家的兴趣点去推开门。于是,他们改变走访方式,以“小区出行,怎么样让我们多睡15分钟”为课题去走访,果然,引起了居民的广泛兴趣,大家纷纷出谋划策。经过反复酝酿和链接资源,不久后,小区短驳大巴成功开通。樊嘉连看到,不但居民出行难解决了,困扰社区“黑摩的”也消失了,让她充分感受到“走访不但解决一件事,还能解决一类事”。同样,变化的是,居民找到了参与的理由——“我们的意见被采纳了”“社区因我而变化”……后来,居民区干部走访成功率直线上升,达到90%,甚至,许多租客主动找他们献计献策。到目前为止,樊嘉连和同事们在走访中收集到了各类意见400多条,比如,“搬家闲置物品共享提议”“上班族高效闭关办公室”等建议相继被采纳。她认为,带着课题去走访,用居民的兴趣点去敲门,从办成一件件“关键小事”切入,可以实现美好社区“美好”的指数级增长。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对梅陇镇行南村党总支书记顾伟熔来说,建设美好社区的密码是——守好平安的“1”。他带领村干部通过5轮大走访、8次议事会,建立村规民约,让行南成为真正的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针对消防等安全隐患,通过约法三章、配备消防设施、组织安全演练,让安全成为大家的事,为村民守好平安的“1”。

江川路街道富仕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佳文则认为,社区是一个“圆”。他们坚持党建引领总方向,通过红色物业引领物业、业委会,号召社区达人、志愿者广泛参与,推动小区电梯加装工作走向360°的圆满。

历时3个月,闵行600多位居村书记“擂台比武”

据介绍,今年6月-8月,闵行区集中开展2023年居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分设“美好社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乡村振兴和后备队伍5个赛道,街镇层面开展预赛36场,区级层面开展决赛5场,全区600余名书记、副书记上阵打擂、层层比拼,真正比出了勇于争先的“火药味”、比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今天的论坛上,闵行区为从“擂台比武”活动中选树的20名“美好社区”建设者、基层治理排头兵、为民服务暖心人、乡村振兴当家人和10名薪火接力者授牌。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在不断深化“班长工程”的同时,闵行也着力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据介绍,今年,闵行在全市率先制定《闵行区基层治理专项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将基层治理专项人才纳入闵行区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为基层队伍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如何不断为基层赋能增效,做好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论坛上,闵行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体系重磅发布,包括资源赋能、数治赋能、机制赋能、培训赋能等多方面举措,在广大居村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在资源赋能方面,闵行建立了156项“家门口”服务清单,共有14家职能部门赋能社区治理项目、17家区域化单位与社区双向奔赴、28家社会组织与居村党群服务站精准对接。在数治赋能方面,闵行建设完成居村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全区推广使用;同时,打造12个“美好社区”市级项目、110个区级项目。在机制赋能方面,闵行制定了居村干部激励措施17条;制定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导则,推动网格工作走深走实;制定全市首个居村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与服务指南,形成“我要就有(5191)”工作法。在一培训赋能方面,闵行建立“美好社区”治理学院,打造59类课程体系,充实课程库;建立“每周加油站”,形成小班化、滚动式授课机制;编制法治案例集与“六大工程”案例集,充实案例库。闵行区领导表示,该区将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鲜明导向,持续为基层减负、强身、赋能,力争以更丰富、更鲜活的闵行实践,为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作出新贡献。

“要用‘铁脚板’跟上居民‘长出来的新需求’。”

论坛上,来自全市的6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分享了各自在四百“大走访”中的心路历程。“敲门,敲的是心门。那些看上去高冷陌生的人,也有平易近人的心,只要你把他们真正的需求找准。”青年社区居民普遍学历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生活品质高,但社区治理参与度有限。闵行区吴泾镇紫竹半岛的魏兆梅书记用三个“关键”敲开了居民的门。她认为,一是要找到“关键人”,用耐心打动居民,从0突破1;二是要找准“关键事”,把大家操心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凝聚人;三是要用好“关键法”,通过组织发动,把群众吸引到党组织身边,把1变为100,让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用‘新思想’解决社区‘新问题’,用‘铁脚板’跟上居民‘长出来的新需求’。”动迁房小区人员结构多元,也随之带来了多样化的居民需求。宝山区大场镇慧华苑的王铮书记,通过建立民意征集机制,架起议事平台,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让“大家事大家议”的良好氛围,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润滑剂”,兼顾了小区内老老少少、村民租客等不同群体的诉求。在“四百”大走访中,王书记也把主动发现居民需求作为走访重点,通过大面积、全覆盖收集小区居民意见,更好满足居民不断长出来的“新需求”。“要用儿女之心,儿女之情真诚服务群众。”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面对居民们对小区原拆原建的强烈不满,为打开工作局面,徐汇区龙华街道龙华新村的吴菊玲书记决定先啃硬骨头,从小区里最大的“反对派”入手,找到突破点。通过一次次敲门走访,吴书记帮助“困难签约户”解决了一个个实际困难,逐渐获得了居民的信任,改造工作也因此顺利推进,最终只用2年时间,实现从百分百签约到全部回搬,老旧公房摇身一变成为精致小楼。

“从90%拒绝到90%参与”?关于“大走访”,这些居村书记有许多心得体会

“带好走访三件套,挨户遍访、因地制宜、错峰入户,善打‘感情牌’,多用‘通俗话’。”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龙华居民区的张丞俊书记,通过大走访掌握居民需求、挖掘社区资源,为社区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受阻时,张书记及时启动“三会”制度,召开多次协调会,挖掘各方资源,推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他还带领居委班子走访周边企业,形成“需求、资源、议题、项目”四张清单,制定分类解决方案,脚踏实地做好全覆盖走访服务联系工作。

“将心沉淀,用心服务,通过‘自治+管理+服务’,带动‘大家’携手并进。”

集资房小区无法成立业委会,没有物业公司,只剩社区“单枪匹马”运作。奉贤区金汇镇齐贤社区的郑佳敏书记刚一上任,就碰到了许多棘手难题。通过一次次民生工程项目讨论的讨论会,郑书记与居民们熟络了起来,并挖掘出了许多社区能人。在此基础上,齐贤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居民公约、组建了物业志愿者队伍,“老破小”华丽变身“老来俏”。

“群众工作要靠我们自己用脚去走、用耳去听、用手去帮、用心去爱。”

国际化社区居民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对社区工作的要求也更高。面对居民划皮划艇的高涨热情,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加州水郡居民区的胡凌浩书记通过开辟安全下水区域、制定《小区下水公约》、安装皮划艇放置架,满足了居民下水划船的期待。同时,他们通过众筹资金、居民自治的方式,让小区荒废的泳池重新开放,楼道地下通道、地下车库焕然一新,一个又一个难题得到了破解……

过程中,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法硕,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吉等专家学者也轮番上台,与居村书记们展开对话并点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