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收藏的另一个名字是放弃

2023-11-13 22:00:19 - 中国青年报

转自:中国青年报

小年说:

你有多久没有整理过“收藏夹”了?大部分人或许收藏后从没打开过。

在作者看来,过多的收藏无异于是放弃,好东西是用来运用、消化的。

推荐给你,静夜思。

收藏的另一个名字是放弃

来源:景夜思  ID:zjyesi

作者:周景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和各类学习资料。

点击“收藏”按钮,可能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这会给我们一个错觉,以为收藏=学会。

我以前的云笔记收藏夹里有几百篇好文章,但我从来没有阅读过它们。当初收藏的目的是抽空再看,但问题是我再也没抽这个空,而是把目标放在寻找下一个收藏对象上。

flomo(浮墨App)的创始人刘少楠在《笔记的方法》中也曾经谈到自己的类似经历:“我开始利用各种剪藏类工具大量囤积知识,希望未来用得到——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人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先在盘子里堆满贵的食物再说,根本没想好自己爱不爱吃,能不能吃掉。”

害怕错过好东西是人的天性,于是我们总试图把好东西收藏起来,把好的水果等到以后再吃,但结局通常是好文章充斥笔记软件的各个角落,我们也没有阅读;水果被放坏了,也没有被我们吃掉。

收藏太多,不易消化,到最后都成了放弃。

后来,我干脆一键清空了收藏夹。

再后来,我规定自己每天最多只收藏1-2篇文章,放在“待办文件夹”,并且安排专门的时间去清空自己的“待办文件夹”,每天都会看看这个文件夹,确保这个文件夹不会积压太多。

同时,在收藏好文章的时候,不仅仅是把好文章存着,而是用写留言或者用自己的话转述的方式进行记录、分享。这比单纯地读一读更有收获。

我们甚至可以不收藏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这比收藏更有价值。

只收藏,不消化、不运用,是“物资缺乏恐惧症”的表现。

我们阅读的数量太多(碎片化的帖子、短视频、新闻等),要减少数量,提升质量。例如,精选几个公众号或者是App,每天读少一点,读慢一点,多想一点,多写一点。

少,很容易做到,做到就是多;慢,很容易稳定,稳定就是快。

别因为害怕失去而过度囤积。选择一两个领域深耕(和工作或者爱好相关),让信息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为自己所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