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据特区” 前海将引育50家以上数据要素领军企业

2024-11-13 21:54: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周妙妙深圳报道

11月12日,在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启动仪式上,由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印发的《高质量推动前海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该方案提出22项具体任务。前海的目标是,到2026年底,将引育数据要素领军企业不少于50家,数据要素赋能相关产业链企业不少于100家,形成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场景不少于30个、数据跨境融合应用场景不少于20个,累计撮合数据交易额不少于30亿元,带动数据要素相关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亿元。

同时,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数据特区”前海启动区、深圳市数据安全产业园、深圳(前海)数据跨境流动综合服务中心、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大湾区总部揭牌。

数字经济时代下,要发挥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离不开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构建。前海正通过打通数据要素产业链“供给-流通-应用”三大环节,推动数据价值的加速释放。

同时,其还将联合市政数局、宝安区等单位出台算力设施使用、科创孵化空间、领军人才引育等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支持数据产业发展。

推动数据要素集聚和跨境流动

前海打造数据产业园区,一方面能推动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发挥数据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规则衔接推动数据的跨境流动。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被比喻为“新石油”。但当前对“新石油”的开发仍不充分。

“数据要素并不是单一的赋能‘+’,而是能够发挥乘数效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曾发文谈到。

据介绍,乘数效应是数据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通过发挥协同、复用和融合作用,对其他生产要素、服务效能和经济总量产生扩张效应。

而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是发挥乘数效应的基础。这背后需要一个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从政策、服务、基础设施、应用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据悉,数据跨境流通服务承载区和数据产业集聚地是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的两大功能定位。

前者在于前海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当前,深港两地数据合规规则的差异仍是影响数据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作为深港两地规则的衔接地,前海能进一步推动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促进跨境数据流通。

后者在于产业生态的构建。“国内数据有关园区有5、6家,有好几家园区原先是做RTC为主。前海园区集中了数据的要素和生态,在全国数据园区中能起到引领作用。”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会长朱立锋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该园区希望以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场景,汇聚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金融等多行业数据龙头企业,打造企业集聚高地。

作为“数据特区”前海启动区,上述前海管理局相关人士透露,园区将聚焦国际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对接、规则衔接、标准制定和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着眼国际数据合作、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培育、数据产权登记和流通交易等基础配套服务。园区将按照“启动区+集聚拓展区+全域数据特区”三步走战略建设。

打通数据“供给-流通-应用”环节堵点 

“前海将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着力破除阻碍数据要素流动流通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开展‘数据特区’建设。”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着一定挑战,一方面是数据供不出、流不动,另一方面是需求端不敢用、不会用、用不好,即“供给-流通-应用”环节存在较多堵点。

他透露,前海将系统构建一套数据跨境流动服务体系,打造数据跨境基础设施、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和国际数据产业园等三大平台,形成“X”个典型应用创新场景,即打造“1+3+X”国际化数据要素集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

同时,前海还将联合市政数局、宝安区等单位出台算力设施使用、科创孵化空间、领军人才引育等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支持数据产业发展。

区域间的联动将推动数据要素进一步聚集。宝安区在数据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数据产业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包括制造、商贸、物流、咨询、检验检测、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数据要素应用广泛。此外,其数据要素试点企业呈现高、新、大的特征。

当日发布的《实施方案》也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从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流通交易服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场景应用创新示范、产业生态培育赋能等六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任务。

“《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数据要素便利、高效、安全跨境流动,引导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将前海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数据要素集聚发展高地。”深圳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