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的 京畿行迹与《永清县志》编纂(下)

2022-12-13 12:00:41 - 媒体滚动

转自:廊坊日报

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的 京畿行迹与《永清县志》编纂(下)

章学诚故居牌匾

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的 京畿行迹与《永清县志》编纂(下)

三、纂修《永清县志》

章学诚是我国方志学术体系的奠基人。他虽一生颠沛流离,“逼于困苦饥寒”而“坎坷潦倒”,却矢“志”不渝。他先后共主纂和参与编纂12部志书,其中《湖北通志》《和州志》《永清县志》和《亳州志》由其主纂,梁启超称:“其创作天才,悉表现于和州、亳州、永清三志及《湖北通志》稿中”。但今传《湖北通志》与《和州志》己非原貌,《亳州志》仅存六篇,只有《永清县志》保存完好,是现存最能全面体现章学诚方志学思想的一部志书。后人评价说“其结构森密,吐韵铿锵,曾推为畿辅冠,脍炙人口”。

永清县,今属河北省廊坊市。据近人张国淦《河北通志稿》“旧志源流”篇所载,在章学诚纂《永清县志》之前,永清县曾四次修志,现仅存康熙十五年(1676)万一鼒、乔俊纂修《永清县志》,共十一篇,十五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为章学诚介绍定武书院教职后几月即被调任永清任知县。按当时定制每六十年一修志,此年距康熙十五年修志已逾百年,恰又有本县贡生刘格等二十人联名请修,因此即于其年六月延儒启局,章学诚即被邀回成为主纂。以后几年,章学诚便在周震荣的优待和支持下开始了修撰《永清县志》的工作。次年,终于考中进士,有了可出仕为官的机会;但偏逢母丧,他一方面即以服丧为由辞退,另一方面则继续纂修一时中断的《永清县志》。

在修志过程中,周震荣对章学诚不仅生活上关心照顾,而且为其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在人员配备上,曾动员县学教谕与训导、举人、生员约50名、书吏约15名来协助。章学诚日后追述这段经历说:“丁酉、戊戌之间,君馆余撰《永清志》,以族志多所挂漏,官绅采访,非略则扰,因具车从,橐笔载酒,请余周历县境侵游,以尽委备。先是宪司檄征金石文字上《续通志》馆,永清牒报荒僻,无征久矣。至是得唐、宋、辽、金刻画一十余通,咸著于录。又以妇人无阃外事,而贞节孝烈,录于方志,文多雷同,观者无所兴感,则访其见存者,安车迎至馆中,俾自述生平。其不愿至者,或走访其家,以礼相见,引端究绪,其间悲欢情乐,迨于人心如面之不同也。前后接见五十余人,余皆详为之传,其文随人变易,不复为方志公家之言。”这段自述表明,章学诚的编修,不是闭门造车,只抄纂文献资料,而是同时注重实地调查,不惜辛苦地遍历县境访问查勘,考察历史遗迹、搜集遗闻轶事,了解风俗民情,这样才使新志有了体例和内容上的创新,并具有更大价值。

完成《永清县志》,是章学诚在直隶讲学前期最早取得的学术成就。此志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四月纂成,历时近三年。该志结构精严,体例完备,共有纪、传、表、图、书、政略六体,二十五篇,另附有文征五卷,奏议、征实、论说、诗赋、金石各一卷。在内容上,首先,此志对于永清县的各类主要情况载录较全面。如记沿革,则有上起唐虞,下迄乾隆数千年的历代沿革概况,列表叙述,分列“朝代”“统部”“州郡”“县境”四栏;在疆域、地理方面,记载了永清的疆界、河流、四乡村落、桥梁、坊巷等。第二,在统合古今、载录较全面的基础上,详今略古。如记永定河沿革,此志一方面记载其从古到今的变迁,另一方面着重记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三十九年(1704)、雍正四年(1726)、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治理情况,除乾隆三十八年外,其余六次都绘成专图。第三、在观念与认识上有不少新突破。如此志重视民间的社会经济往来,对于民间市场交易情况、物价水准等都作了详细记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经济史料;对女性在史书中的书写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史书在记载女性时,只要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和才华出众的女性都可载入史册,而不一定要求只有恪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贞洁烈女才能入传。

章学诚的《永清县志》是他“方志理论的具体化”,展现了他在编撰地方志方面独到的见解,为后世编撰地方志提供了范本。可惜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游历河南的归途中遭遇盗贼,《永清县志》与其他手稿全部丢失,多年以后才得以补足。当然,此志也并非尽善尽美,个别篇章,内容稍显芜杂,老秀才贾澎传中有误将盗作《饿乡记》记为原创的瑕疵。章学诚曾言十二年后“颇恨芜杂”,删定二十六篇,为《永清新志》十篇,可惜此新志未见后世流传。

为章学诚提供纂志机会和便利的周震荣(1730—1792),字清在,号筤谷,浙江嘉善人,是章学诚多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毗邻京师的优势,他还为章学诚搭建更广阔的交游平台。闲暇之时,周震荣携章学诚入京,置办酒宴,广邀亲友,一时名人云集,王念孙、邵晋涵、任大椿、周永年、顾九苞、吴兰庭等都出现在酒宴上,与章学诚“宴会极欢”。其中有不少人日后与章学诚保持密切联系,成为挚友。如史致光对章学诚十分崇敬,抄录不少章学诚的著述,在遭遇盗窃后幸得他所作的抄录才得以续补。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拜谒清东陵,周震荣以畿县任官身份作为行驾先导,邀请章学诚同行,他们一路巡山览胜、互相酬答,其乐融融。

在《永清县志》告竣的同一年,章学诚还完成了我国古代校雠学的集大成之作《校雠通义》。此外,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到三十六年(1771),章学诚一直以国子生的身份,参与《国子监志》的编修工作;在京畿讲学期间,其代表作《文史通义》也一直在修撰,只是在河南遇盗时不幸书稿遗失。乾隆四十九年,为永定河道陈琮撰《永定河志》,此志共20卷手稿,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乾隆二十八年(1763)至二十九年(1764)间,国子监同学甄松年受文安县令礼聘修志,去信向章学诚请教,曾得到他多方面的指导。

题名金榜,梦圆京师,这是当时读书人的人生憧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章学诚整整奋斗了十八个春秋。此间,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在京畿地区南北奔波,以舌耕度日。即使处在这种“坎坷潦倒”“几无生人之趣”的“水火急迫”和百无聊赖之际,章学诚还能念念不忘“用其专长,殚经究史”,为后代留下这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此种精神和毅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这段人生历程中,他有愁苦,有失落;有快乐,也有收获,为京畿南北大地增添抹不去的文化亮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