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2023-12-13 10:33:45 - 新民周刊

看似“柔和”的方法,却能给很多患者带来明显的效果。

文| 舍文

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又不能采取放支架、做手术等等方法治疗,是不是“没救”了?如果已经接受了介入治疗,但自己还是感觉浑身不好,怎么办?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诊室,沈玉芹教授每天都要回答类似的问题。

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心脏是人最重要的器官,心脏疾病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针对心血管疾病已经有各种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有效的药物,但还是有很多病人在接受各种治疗后仍然感到不适。这些不适包括胸闷、气喘、头晕、不敢动、疲劳等等。

沈玉芹教授介绍,由于心血管患者基数大,存在很多需要通过康复治疗来恢复的病人,但过去受限于医疗资源,不少患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康复。

何谓心脏康复?它是一种通过健康教育、行为矫正和运动训练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二级预防措施。心脏康复的关键目标是改善身体、生活的质量,获得自主、自由进行自我管理所需的技能。

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心脏康复的内容包括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等。

看似“柔和”的方法,却能给很多患者带来明显的效果,这也让心脏康复专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发展。

沈玉芹说,通过心脏康复,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纠正自主神经的失平衡与炎症免疫的紊乱,可以预防心脑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发生,也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

心脏康复做些什么?

一位年过60的外地患者来到上海,找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沈玉芹教授。他在当地体检时发现血管病变很严重,支架与搭桥都很困难,当地医生给出的结论让他忧心忡忡,吃不香睡不着,情绪低落。

在朋友的推荐下,这位患者决定去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咨询。

“先做个测试吧。”按照医生的要求,患者戴上红色的“发带”,拽着蓝色的“呼吸器”,臂上蓝色的绑带犹如量血压。患者踩在“自行车”踏板上,机器连着电脑,组成了一台心肺功能测试仪。他按照医生的指令连续不断地踩,电脑上8个“抛物线”量表里红红绿绿的曲线,像蚯蚓样蠕动着,快慢、方向各不同……15分钟后,患者卸了装备。“我没感觉到胸闷、胸痛。”

“看情形,还不错。”现场,沈玉芹教授告诉他。

第二天,心肺运动试验报告出来,沈玉芹教授给出康复建议:“从现在开始要规律按照我们给您开的运动处方认真执行,一个月后来复查,辅助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心肌缺血,另外规律服用冠心病药物,把低密度脂蛋白严格控制在1.4毫摩尔每升以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几个月以后,这位患者复查时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心脏康复的核心是通过全面评估,制订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案,结合心理、营养和戒烟等处方,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沈玉芹介绍。

装好支架的“心病”患者们

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很多冠心病患者发现,安装支架后顾虑重重,迟迟达不到自己理想的健康状态。这样的问题能解决吗?

一位75岁老人,被确诊为冠心病后,心脏血管安装了支架。疾病警报解除了,但老人却整天愁眉苦脸、心情郁闷,整天躺着不敢下床,但医院里各项检查做完却显示指标都很好。

“心脏里面装了支架,我不好乱动的,支架会掉的。”老人这句话透露了她的焦虑,因为长期不动,她的心肺功能和活动能力日渐衰退,最后竟只能坐轮椅。

沈玉芹教授介绍,心脏病患者中大约40%—50%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而精神上的担忧又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评估后,心脏康复中心会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方案,比如心身科医生会开具药物或者给予行为治疗,在医生的帮助下督促患者运动,从营养上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等等。

老人在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按照医生的要求接受了系统的训练,36次训练后,老人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几个月以后已经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洗碗。

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沈玉芹介绍,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除此之外,医生还会针对生活习惯、营养膳食等为患者提供专业建议并督促患者执行。

近年来心脏康复病房里三四十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多,最年轻的只有二十多岁。沈玉芹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的背后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爱吃外卖,喝碳酸饮料,熬夜,久坐少动,吸烟,喝酒,加之现代人的“卷”,身心压力不断累积,心脏最后绷不住了。

有的患者患心脏病后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却忽略了预防和康复管理,造成恶性循环,不少人甚至“二进宫”。“我们医生会督促患者控制热量摄取,戒烟,控制血糖血压等。”

从“冷门专业”到“香饽饽”

用沈玉芹自己的话说,从事心脏康复专业,“最初是伴随着被质疑前行的”。

2007年,沈玉芹成为了时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乐民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从此走上了一条人迹稀少的专业道路。

2007年,研究需要收集心衰患者心脏康复案例,沈玉芹委托急诊科同道推荐合适的患者,为了吸引患者入组,沈玉芹买了水果专程到患者家里仔仔细细地介绍,这位患者成为研究的第一位入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患者此后十年竟然再也没有因为心脏病住过一次医院。

“后来,心脏康复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我们的科室也渐渐成了‘香饽饽’了。”沈玉芹说。如今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中心,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和22张病床,可以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不少患者都是因为口口相传来到这里。

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16年来,沈玉芹在我国心脏康复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她是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还担任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众多学术职务。

良医 | 不能放支架、不能搭桥,心脏怎么救?

这些年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搭建起延伸到社区的心脏康复网络和各类交流平台,培训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康复医师,规培医学生、进修医生等。现在,这里已成了全国各地医生心脏康复进修的重要基地。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目前已涵盖所有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慢性稳定性心血管疾病康复、其他脏器康复(包括ICU重症康复、肺康复、肾脏康复、糖尿病康复、肿瘤康复等),现已形成完整的脏器康复体系,服务人群大,病种多。目前接受服务过的患者已经超过万人,遍及全国各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