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本教材上的许多古人头像,出自这位明代上海人之手

2023-12-13 12:20:2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中小学课本教材上的许多古人头像,出自这位明代上海人之手

研究明代思想史,上海人王圻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王圻是嘉靖、万历年间的重要官员和晚明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曾在江西、山东、四川等地为官,也曾当过言官,留有政声。

王圻的地方管理经验、一心为民理念以及敢于揭露官场腐败的勇气,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精神品质;代表作《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等鸿篇巨制充分展示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后世留存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执政为民——

王圻,14岁中秀才,34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先后在江西清江、四川万县、山东曹县做知县。

在清江和万县任上,朝廷几次下旨丈量田地。他不仅编刻《精选绳尺论》,精确测量刻度,还亲赴田间访查,确保辖区内土地测量的准确性,既防止了乡差隐匿田亩,又保证了乡民的利益。工部尚书朱衡将王圻秉公为民的行为媲美“西门豹投巫”的事迹,赞赏他“循良第一”。

王圻有着丰富的刑狱经验,侦破过不少杀人案、盗窃案,编辑《洗冤录驰览》十卷。该书是继《洗冤集录》后又一部法医学重要著作。

据传,王圻在万县为官时,有杀人嫌犯被捕后拒不认罪。王圻到嫌犯家中侦查发现一矮几上有血,仔细观察后看到血迹左右分布,推断这是嫌犯欲把尸体投到墙外、垫脚时所留下的血迹。面对这一质问,嫌犯心理防线崩溃,终于认罪。

在开州知州任上,王圻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为百姓减轻赋税;大力兴学,“士有贫者则养之学宫”,让家中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官方资助。他一心为民、勤政爱民的行为,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百姓特意为其建立生祠。

王圻不仅有着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还是一位敢于反对官场腐败的言官。他在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山西都察御史后迅速完成身份转换,对腐败现象多次上疏直言。时任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赵贞吉感慨:“衙门中有一王御史,方才成个都察院。”

万历年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他攻击赵贞吉,王圻予以拒绝。他直言,“内江(赵贞吉),当世贤者,吾不能曲意为媚人事”。在嘉靖、万历年间政局复杂的情况下,这一不依附于权贵的品格实属难得。

笔耕不辍——

王圻人品端正、学养深厚,为官时不忘学问,辞官归乡后“筑室淞江之滨”,不仅修缮读书楼,修建池塘、石桥,还种植几千株梅树、建成“梅花源”,花开时节香溢四方。

在这个全力打造的书香空间里,他全身心投入著书立言,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洪洲类稿》《三才图会》《两浙盐志》《海防志》《东吴水利考》《续文献通考》《古今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等,还主纂《青浦县志》等。

《续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用了40年才编成254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才图会》共106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鸟兽、草木等14类,取材广泛,堪称古代的大百科全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才图会》,书中共有版画图像逾4000幅。其中,人物画像近600幅,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到历代帝王重臣、文人义士,从《山海经》中的神兽鬼怪到佛道神话人物,可谓包罗万象,栩栩如生。现在中小学一些课本、教材中的古人头像,许多就取自《三才图会》。

晚年王圻深感时日无多,因此更加勤奋,经常忙到半夜仍不知疲倦,“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据统计,他一生编纂著述超过20种共800多卷。不仅如此,他个人收藏的图书亦颇具规模,被称为万历年间上海四大藏书家之一。

王圻的《东吴水利考》是明清时期水利著作中的翘楚。该书首列《东吴七郡水利总图》,详细介绍了苏、松、常、镇、嘉、湖等地的水系情况。针对太湖一带水患频发,他主张“述其梗概,次其等第”,即治水应全面分析评估水系情况,根据重要性分级治理,先治要害,充分发挥疏导宣泄功能,达到水流畅通无阻滞的目的。

不仅如此,王圻还颇具军事才能且视野开阔、前沿。早年在福建为官时,他曾平息过叛乱。对于长期滋扰沿海的倭寇之害,王圻认为“倭寇之为害,起于市舶之不开;市舶之不开,由于贡市之不许。许其人贡,通其市舶,中外咸得其利,寇将不寇矣”。这一倭寇与海禁有直接关系的看法,可谓见解深刻、独到,又符合历史实际,令人叹服。

家风优良——

史料记载,王圻对子孙立下《蒙训》,强调“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自给,但书种不绝足矣。若草履布衣事农圃,足不至城市,大是佳事。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衙门之事”。这与宋代汪洙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王圻的影响下,他的子孙都很有出息。比如,长子王思忠、次子王思义和孙王昌会、王昌纪都成为学问家,甚至直接参与王圻的相关编著工作。

王圻还是一个大孝子,充分展现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德。隆庆年间,王母病逝。正处于仕途上升期的王圻,随即回乡守孝。万历十三年,王圻调任陕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却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毅然向朝廷提出辞官回乡的请求。拳拳孝心引起共鸣,他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总之,王圻身上突出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情怀,集中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严谨治学、严格家教的功用实效。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邵建)

今日热搜